2021年12月27日

統計數據/更名

 當企業更名或是變更企業LOGO

通常都是股價將要大漲的訊息



這是最近更名的個股:光磊2340

我們可以看到更名後的走勢圖



是不是就此之後就展開一波的漲勢?

這就是統計數據在交易上的使用方式

當長期的統計資料結果被確立

那未來就會出現交易機會

雖然零星

但是獲利都頗豐

2021年12月13日

新指標J.j. & 交易感想

 

J.j.指標
這是我用兩組J值所設計的指標

在交易策略上:

1.當J%穿越0之上買進

2.j%穿越20買進

3.j%穿越50買進

今天用這指標測試今天的交易

發現:

當下跌(圖一)的時候,條件1與條件2大量的出現

反倒是上漲的圖二出現的交易次數極少

而且條件3成立之後看起來雖然已相當的高位

但是卻依然達到目標區離場

這裡顯示主力已經熟透了散戶習慣於猜低的交易模式

所以製造大量的買進訊號

但是當趨勢出現的時候既然無法抵擋趨勢的成形

那就將信號減少並且出現在穩定但是買起來會害怕的地方

我想這就是散戶必須去克服的交易障礙

圖一
圖二


2021年12月9日

小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JlH06Z7ng


狐狸說:「對我來說,你只不過是個小孩,跟其他成千成萬的小孩沒有分別,我不需要你,你也一樣不需要我。我對於你也只不過是一隻狐狸,跟成千成萬其他的狐狸一模一樣。但是,假如你馴養我,我們就彼此互相需要。你對於我將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對於你也將是世界上唯一的。」

對我來說,馴養,是個既幸福又悲傷的詞,建立關係意味著付出與承諾,意味著彼此都是獨一無二無法取代的另一半,或許就因為無法取代,所以當彼此不得不分離時,才會痛如刀割;就因為我們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事物來代替對方,因此才會在分離後感到無比寂寞。

既然分離無法避免,馴養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建立關係?為什麼我們需要一隻狐狸,為什麼我們需要一朵玫瑰花?

因為牠讓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無法取代的,我們是如此特別,如此被誰需要著。

2021年12月6日

活著,好好的活著!

作為一個交易員,我沒有什麼選擇,我沒有年輕人可以繼續揮霍的青春,而且我摯信,只有一直在場內,才能學到東西,才能感受到市場變化和情緒,這個不是看著以往的K線圖就能瞭解的。 我非科班出身,起點也比較低,我只有付出比那些科班名校生多幾倍的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夢想。

  最後,希望自己的身體還能撐10年,拜託了。

  不知道聽過多少人說:期貨太難了。 除了面對砍完就出行情、苦悶無處訴說、壓力獨自解決的鬱結之外,身體,也是很多人繞不開的坎。

  記得很久前看到一張照片,是一個美女交易員對著一堆螢幕擺拍,我們本來是想拿來說螢幕多不代表就能做好交易,但是場內交易員前輩看完說了一句:多好的姑娘,再做幾年下去就熬毀了。

  當時就突然覺得,我們還是太年輕。 只看到了這個行業被金錢包裝的光鮮亮麗的一面,仗著年輕,有資本,而忽略了在這個市場里,除了金錢的盈虧、心態的轉變,還有身體也會垮掉。

  看過一個故事,大意是講:

  有一位企業家,50來歲,窮苦出身,靠著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打拼出億萬身家。 但在他臨近退休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

  這不是絕症,頂多就是有點磨人,醫生說只要控制飲食、規律生活,活到七八十歲不是問題。

  聽了醫生這麼說,這個經歷商場各種大風大浪都不曾掉下一滴眼淚的漢子,居然癱倒在醫院的地板上,開始嚎啕大哭,委屈得像個三歲小孩。

  大家一再安慰,他才擦乾眼淚說道:「小時候家裡窮,吃不飽飯,更別提糖了。 我一輩子都對甜食眷戀,現在不讓吃了? 連白米飯都得少吃了?


  接連兩個反問句,聽著讓人心酸。 但這就是命運。

  你年少家貧又如何? 你億萬家產又如何? 誰也沒法阻止病魔的侵襲。

  到頭來,還是要像其他病人受苦,該打的針、該吃的葯,一樣也不能少。

  就像我們,縱使你在市場中叱吒風雲,腰纏萬貫,但是身體垮了,腰椎、頸椎、眼花、發白,這時再回頭看,自己做交易的意義是什麼?

  前三年學習,后五年掙了別人一輩子的錢,然後拿錢看病換命嗎?

  我很熱愛這個行業,也真心希望身邊的人都能在這個市場賺錢,但是更希望我們要先活的好,再賺得多。

2021年12月5日

追蹤12-05

 


不幸的,衝力指標出現翻紅/黑K組合

留意是否出現下修格局

指標/空中加油模式

上篇提到的MACD指標

討論到了交叉

這裡再提到一個交易的圖形訊號

當雙線上零軸之上之後

第二次的交叉

又被稱為空中加油



再來看下面一個例子:


可以發現越後面的空中加油交易越不穩定

而前面方框是另用MACD的交易法則所寫的條件式

當經過這樣的條件式之後的空中加油才能稱為空中加油訊號

這表示中繼的行情發動

圈出來的地方就是許多交易者會忽視的地方

一樣是零軸之上的交叉

但是前方快線有跌破零軸

這其實不是空中加油了

空中加油的條件是:快線可以接近零軸但不能跌破零軸

以上圖的訊號應當是第二個垂直線

當然這個MACD的參數也有調整過(6,13,8)為的就是將交叉次數提高

但是建議第三次正確訊號之後可靠度會降低




指標/萬紫千紅一點綠

技術指標MACD

在交易的用法:

1.雙線交叉

2.柱體

其實柱體與雙線交叉依該視為同一組的組合

因為雙線交叉才會形成柱體翻正

而雙線交叉的結構又分成:

1.負值交叉

2.正值交叉

也就是在零軸之下交叉或是零軸之上交叉

而這樣的交叉定義又組合了一個交易策略:萬紫千紅一點綠

這是解決反覆的交叉所衍伸的交易方式


上圖

可以發現三個圈選出來的地方

都是一段的零軸之上的柱體之後突然發生跌破零軸

這時候我們去觀察這三個不同點:都分別在零軸之下/零軸左右/零軸之上

所以其實MACD的交易其實也是圍繞在零軸做判斷

而這個條件就是當柱體都在零軸之上行走一段

突然出現一~三根綠柱然後又翻成紅柱(橘色)

(最好是一根綠柱即翻正)

我們可發現:

在零軸之下的萬紫千紅一點綠走勢最弱

而零軸之上的萬紫千紅一點綠的走勢最強勢

這就是MACD交易訊號的重點:零軸

如果添加一條均線作協助動作(MA34)

只交易在橘色線之上的萬紫千紅一點綠

當然MACD也特別設計過(3,45,6)為的就是將出現交易訊號的次數提高


2021年12月2日

心理學實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8BJMAAwNM&t=9s


有時候我們無法面對的是自己的錯誤

但是我們都在尋找承擔者


影片末段的實驗發起者的話或許對你的交易會有極大的啟示

我希望的是:

我教出的是具有獨立性思索的交易者

而我只是引路者

交易者是孤獨的

獨立限制了交易者的從眾性

當然這是在具備了基本訓練之後的思索

2021年11月28日

交易經驗

 往正確方向交易的經驗談:

  1

  做一個具有防禦意識的交易者

  新手交易者一開始的心態可能就是錯誤的,因為他們一心儘快賺錢。但是比較切實際的心態應該是:儘量保護自己的錢。兩種心態無法共存,如果你只想盡快賺錢,錢反而溜走得越快。

  體育競技場的一個規則也適用於交易: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在這裏,它指的是只在對你有利的條件下出手交易,其他時候則保護資金,遠離市場。新手的運氣也許在最開始的幾次交易中能得到體現,但是,運氣不可能持久。

  如果你有一把槍,除非有十足把握擊中獵物,否則不要隨意浪費子彈。同樣的道理,保留資金實力,才能在真正有利的機會出現時抓住它。在交易中,盡可能的保護自己的資金是成功的關鍵。只要你能夠控制好風險,那麼即使碰到強烈信號卻最終交易失利,你也不會受到太大的資金影響。

  2

  不斷查看圖表和監控交易只會妨礙交易

  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干涉太多都沒有好結果。如果你時時都想要控制交易,它反而會給你臉色看。

  多少次你看看看著就忍不住加倉,或者過早的退場?事後想起,是不是覺得太衝動了?這樣計畫之外的舉動是導致很多人虧損的原因。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設置好交易,然後忘記這筆交易。這個道理我幾乎次次都跟新手們強調,因為這也是我得到過的最大的教訓之一:你對交易干擾得越少越好。簡單的跟隨你的交易計畫,讓交易最終呈現結果,這才是真正的交易原則。

  3

  上一筆交易結果不會影響下一筆交易

  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道理,很多人卻常常忘記。他們容易被上一筆交易的結果影響。要知道,每筆交易都千差萬別,而交易的結果也是隨機分佈的。假設你交易100筆,盈虧可能各半。但是它們的分佈卻不可能這麼均勻。可能連著5筆或10筆都是虧損,如果它們影響到你,那麼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盈利都因為你的心緒不佳而難以實現。

  也要留意盈利的交易過後,你的過度自信也會和虧損後對害怕心理有同樣的妨害。過度自信會讓人願意承擔過多的風險,長期來看,它的消極影響也很可怕。

  4

  簡化交易,你會得到更多

  凡事講究有度。很多交易者的毛病是做事情太過了。他們過度分析市場、過度解讀行情、過度思慮過度交易,總之,做了很多不必要的事。做一個交易者也有很多東西要學,包括學會適當的“懶惰”。

  首先,我想告訴你,在一段時間裏,市場出現的有利信號是有限的,甚至是很少的。大多數你看到的聽到的可能只是“市場干擾”,是噪音,對你無用。你得學會過濾這些信號,然後篩選出真正對你有利的,這樣對機會通常不多。

  其次,建議你學會對沖基金交易員的心態去交易。他們掌控著百萬或者上億的資金,但是交易非常有原則,猶如在沙子裏挑鑽石,他們只選盈利回報最高的機會。“可能”“好像”等似是而非的信號,勸你還是放棄的好。交易經驗中,最好的交易總是最明顯最直觀的那些。

  5

  入場前要有明確的出場計畫

  交易中沒有老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你得自己制定規則,這意味著你必須約束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對交易負責。很多人則缺乏這種自我控制力,常常失去方向。

  交易前,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要確定從哪里出場。我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領悟,出場比入場更重要。據我觀察,很多人的出場是任性而為,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要麼盈利很少,要麼虧損很大。最好的辦法是,你需要建立嚴格的止盈止損計畫。

  6

  大多數時候,你應該遠離市場

  過度交易絕對是浪費資金的一個好辦法。

  我比較建議大家利用大時間框來看行情。這仿佛一個天然的篩檢程式,能過濾掉許多干擾資訊。然後你再嚴格遵照自己的計畫執行交易,這就直接保證了你交易的機會精簡和高效。在我看來,日內圖是最適合技術分析的。

  7

  你晚上睡得還好嗎?

  判斷你的交易壓力如何,最好的辦法就是睡眠測試。

  如果在每筆交易上投入過多風險,那麼你的思維會被這筆交易俘獲,做什麼事都會想著它。你躺在床上,是不是還在憂慮交易?半夜突然驚醒,然後忍不住用電腦或手機查看行情?

  出現了這些情況,說明你的交易有嚴重的問題了。要維持長久的交易和盈利,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如果你已經焦慮到睡眠變差,那意味著你在交易中的風險已經太高。趕緊調整自己的倉位和每筆交易的投入。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此謹慎。



  8

  真實交易前,你得做到這兩點

  為了不讓你的交易淪為賭博,在真實交易中,你必須有交易策略。而且在你全盤掌握自己的策略前,你最好別忙著交易。記住,不要嘗試同時使用好幾個不同的交易方法,這一點忙都幫不上。

  此外,我必須再度強調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沒有了資金,你無法長期交易下去,更別提盈利了。因此,你得弄明白資金對於交易的重要性。不要隨意浪費自己的錢。

  9

  你的自控力如何?這很重要

  交易有兩個面,一個是理智面,包括上面我提到的策略、交易計畫和資金管理,一個是心理面。交易者的心態可以說主導了交易的節奏。成功的交易者必定是極具自我控制力的。

  交易中要面臨最多的不是資金問題,而是人的情緒起伏波動。消極的心態下,好的機會也難以產生積極的結果,這是交易中最大的陷阱。

  將自我丟開,它會一步步吞噬你的理智。交易者需要有自信,但是過度自信卻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

  一個做事有原則的人必定能成為一個好的交易者。交易中不需要表現你的個性。

  10

  支持因素越多越好

  一筆交易如果能獲得更多的支撐因素,那麼它帶來的盈利的可能性更高。你的交易圖表中如果趨勢線、重要圖表水平線和交易信號能保持一致,那麼交易盈利的可能性就比較高。

  很多交易者希望能避開人為錯誤,而選擇自動交易系統。不過,我個人並不很喜歡自動交易系統。只要你能找到趨勢、水位線和信號統一的點,就不怕做不好交易了。

好文分享:為何不做突破?多頭陷阱與空頭陷阱

 Brandon Wendell(布蘭登·溫德爾),前股票經紀人、交易員和對沖基金交易員。在1998年完成系統交易培訓後,Brandon一直在交易股票、期權外匯及期貨等品種。以下是Brandon的一些成功的交易策略,以供讀者參考學習。

  這可能算得上一個悖論:多頭陷阱對交易員來說非常有用,但大部分交易者卻很少談論它,甚至對其望而卻步。多頭/空頭陷阱被視為突破失敗的嘗試。而多頭陷阱也被視為價格差異較大之處。換句話說,圖上出現了兩個高點,而第二個高點沒能守住,最終將價格推至新低。

1637899241(1).jpg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以下方歐元/美元的日線圖為例。

1637899251(1).jpg

  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將尋求在1.5000左右的水準買入。所有必要的條件都滿足:主要的上漲趨勢,突破前的一個小的回調,乃至價格走勢的確認。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或許不會落入這一“多頭陷阱”,但大多數散戶交易者確實喜歡在此時選擇交易突破。交易突破的確招人喜愛,它們很簡單,不用猜來猜去。圖上的突破看來也合乎邏輯,儘管不是那麼有效。

  “人性不喜歡質疑可能性,因此落入顯而易見的陷阱。”

  我不喜歡交易突破的原因之一是其中涉及到很多猜測。交易者們不再看市場行情,轉而成為壞習慣的犧牲品,甚至更糟,在交易中蒙受損失。

  多頭陷阱不該被忽視

  作為一名價格行為交易者,我在分析市場時儘量保持客觀。我相信,試圖預測價格行為不會讓你有任何收穫,而解讀市場會為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幫助你實現盈利。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是如何交易多頭/空頭陷阱的。

image.png

  在頂部,也就是陷阱形成的地方,發生了兩件事:

  1. 部分做多DAX指數的交易者正在等待價格達到他們的目標點位(一個主要的阻力位)並退場關閉頭寸;

  2. 部分交易者在等待價格達到13,500點,以此做空。

  長線交易者退出(關閉頭寸)他們的多頭交易 + 在此水準位做空DAX指數的累積效應之和,形成了多頭陷阱,最終推動價格大幅下跌,從而改變趨勢的方向(至少在短期內)。

  對多頭陷阱交易者來說兩個很重要:

  1. 較強的阻力水準由前期高點形成;

  2. 價格走勢反轉確認,如一支看漲受阻蠟燭、 inside bar或看跌吞噬圖形。

  與多頭陷阱一樣,空頭陷阱也可被充分利用。

image.png

  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樣,交易情況與多頭陷阱相同,但方向相反。讓我們來看看一個真實的例子,這樣你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想法:

image.png

  空頭陷阱交易的標準與多頭陷阱交易類似:

  1. 強勢支撐位;

  2. 由價格行動得到確認,在上圖中為多支看跌受阻蠟燭、包括pin bar。

  從上面給出的資訊中,大家可以看到,多頭和空頭陷阱在確實滿足要求後,表現非常強大。這就給了我們很好的交易機會。結果見下圖(4小時圖):

image.png

  實際上,多頭和空頭陷阱非常普遍,以下方黃金日線圖為例:

1637899457(1).jpg

  在這個例子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小的多頭陷阱,其導致了大量拋售。這說明陷阱規模的大小與後續價格的波動無必要聯繫。

投資最重要的是避免失敗,而非抓住每一次成功

 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要掌握淺顯的,而非理解深奧的”。在理解這句話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位美國棒壇傳奇英雄的故事。

  傳奇棒球大聯盟球星Ted Williams,在1939~1960年的22年大聯盟生涯平均上壘率0.482,17度入選明星賽。他是大聯盟最後一次當季打擊率超過4成的打者,生涯最後一個打數是全壘打。

  他是美國棒壇最偉大的傳奇英雄。他靠的是什麼?

  秘密就是他會把投手丟過來的位置,分成77格,然後堅持只揮棒最甜的好球帶,壞球都PASS。這個堅持讓他成了棒壇傳奇。

  然而,投資比打棒球更容易,因為如果今天一個投資機會迎面而來,你看不懂就略過,並不會因為略過了 3 個好球而被三振出局。你就算錯過了 10 個好球,在第 11 個好球揮大棒,擊出全壘打,你一樣能享受甜美的果實。

  為什麼巴菲特堅持不投資微軟?

  巴菲特跟比爾·蓋茲那麼熟,形同父子,他不可能不知道蓋茲很厲害。但他還是堅持不投資微軟,為什麼?

  因為他不確定微軟的獲利方式,會不會短時間內忽然翻船。這不是老闆很厲害就能力挽狂瀾的。雖然他自己也知道這個機率可能微乎其微,但與其投資微軟,還是不如投資可口可樂來的令人安心。可口可樂被翻盤的機率,遠低於微軟,這件事Richard Branson很清楚。

  (注:Richard Branson,維京集團創辦人,用創新方法在許多不同領域都大賺錢。在1990年代,創辦維京可樂,努力了10多年,試圖擊敗可口可樂,最後慘賠收場)

  而巴菲特投資了可口可樂將近30年,還原股息,已經翻了20多倍 (不是20%多,是2000%多喔!),可口可樂的獲利,到現在都還在成長。

  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曾說,投資是業餘者遊戲。

  什麼意思?他的書中拿網球當例子,你如果想當個網球業餘高手,你不需要學會納達爾的致命光速殺球,也不用學會費德勒的犀利反手回擊,你只需要把基本功練好,確保攻擊、防守都到達一定的水準,並把失誤降到最低,等對手失誤就好了,這樣當個業餘冠軍就沒有問題。

  而練這些基本功,比起練S發球容易多了。

  對多數人來說,除非你立志當投資大師,不然你根本不需要追求長年複合報酬率20%。只要你認真工作,量入為出,把存下來的錢用年複合報酬率10%的方式滾動,到了50歲,有個3千萬養老不是問題。

  重點是:中間不能有大失敗!

  不要以為總資產長年複合報酬率10%很簡單,這可是打敗大盤3%多。多數人因為買房子買保險買定存,總資產報酬率又會被拉的更低

  霍華德·馬克斯在谷歌演講影片提到,一檔基金每年的績效,在100檔基金中,每年的排名在第27~47名,連續了14 年,請問這10 幾年下來,這檔基金的總排名是第幾?

  第4名。

  為什麼不是平均值第37名?

  這其實表明,其他那些曾經在某些年創造高報酬的基金,在另外某些年都爛掉了。如果某個方法能在某些年賺很多,卻在某些年會賠很慘,那有什麼用?

  假設我2015年賺 50%,2016年賠50%,2017年再賺50%,2018年又賠50%…這樣反復過了10年,到了2024年,我的100萬會變成幾萬?

  23.7萬。

  所以只要能在整個投資生涯過程中,不要有大失敗,好好拿到所有送分題,你一定能打敗9成的人。巴菲特也曾說過:

  “投資原則第一條:不要賠錢。投資原則第二條:不要忘記第一條。”

  你如果仔細看伯克希爾的績效,仔細看股災的那幾年的淨值變化,你就會發現,巴菲特都是贏在空頭賠得比別人少,而非多頭賺得比別人多。光是這樣的差別,就讓他50年下來,報酬率打敗大盤100 多倍!

  從1965年~2014年,伯克希爾報酬率1826163%,大概1萬8千倍,而S&P500只有11196%,大概112倍。

  也就是說,巴菲特擁有的賺錢機器,幾乎都是每年扎扎實實的認真賺錢,很少有巴菲特相中的機器,連續幾年衰退的。(還是有少數衰退的例子,例如百科全書,因為網路的興起而落沒,但人家也賺了很久,這些獲利都給巴菲特拿去押別的標的了,算是功成身退)

  巴菲特買的每個賺錢機器,幾乎都愈賺愈多錢。

  結論

  1. 你不懂的商業模式,就算他聽起來未來有多美好, 絕對不要碰。

  特別小心新興產業,能在新領域稱霸的人通常都寥寥可數,除非是該領域的專家,否則我們很難事前知道誰會勝出。9 成的公司都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輸家,最後都乖乖地去墳墓裏躺好。

  2. 只投資那些你很確定可以賺很久的商業模式。

  3. 只有賺得久還不夠,你要在這些確定可以賺很久的賺錢機器裏面,精挑細選出幾個你認為可以愈賺愈多,成長率最高的那幾個機器。

  至於要買的多分散?芒格說押3家最猛的公司就夠了,但他的心臟超大顆。巴菲特說6,或許他認為只押3家,看錯一次的代價還是太大。

  其他大師分散的程度都不同,這跟每個人的個性差異有很大的關係,就看你心臟有多大顆,還有自己可以研究的程度有多深。原則上研究愈深入,可以愈忍受波動,你就能押得愈集中。

理論告訴你,為何你把持不住利潤?

 得與失對人所產生的心理價值是不對稱的。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收益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就是:撿100元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丟100元所帶來的痛苦。所以當我們作有關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不對稱性。

  前景原理1:損失厭惡

  大多數人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感。

  假設有這樣一個賭博遊戲,投一枚均勻的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如果贏了可以獲得500000元,輸了失去500000元。請問你是否願意賭一把?請作出你的選擇。 A.願意 B.不願意

  從整體上來說,這個賭局輸贏概率相同,是絕對公平的賭局。但大量類似實驗證明,多數人不願意玩這個遊戲。為什麼人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想到可能會輸掉50萬,這種不舒服的程度超過了有同樣可能贏來50萬的快樂。就是人們對“失”比對“得”敏感。

  投資客為什麼會賣掉本該大賺的股票

  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帳戶有漲有跌,人們也會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股票拋掉。所謂“知易行難”,一就如此!

  一般人因為這種“損失厭惡”,會放棄本可以獲利的投資。

  要有100%的利潤,庸眾才會蠢蠢欲動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韋斯基在19世紀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損失”和“收益”對人造成的心理衝擊是不同的。

  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曾設計了一個擲硬幣的賭博實驗。現在,擲硬幣來打賭,如果是背面,輸掉100美元。如果是正面,贏得150美元。這個賭局你想參加嗎?

  

image.png

  賭局顯然有利可圖,但實驗證明, 大多數人居然會拒絕這個賭局。對大多數人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50美元的欲望要強烈。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明顯更為強烈。

  最少收益多少,才會平衡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恐懼?卡尼曼注意到,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200美元。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賭博之前,傾向於要求得到至少是其風險雙倍的擔保。

  卡尼曼得出結論,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甚至多一倍。當然,這個發現僅僅對普通群眾有效,資本家顯然不在此列。

  資本家比普通人更愛冒險。馬克思對此早有精彩描述: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家就到處運作;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活躍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於踐踏人間的律法;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對於群眾來說,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風險恐懼。但是,當大多數人都蠢蠢欲動的時候,就算只剩下萬分之一的獲利可能,烏合之眾仍會前僕後繼,共赴風險的盛宴。

  前景原理2:確定效應

  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作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落袋為安。

  “確定效應”表現在投資上,就是投資者有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

  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錯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前景原理3:反射效應

  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套牢的股票。

  前景理論指出,在涉及收益時,我們是風險厭惡者,但涉及損失時,我們卻是風險喜好者。人們並不是風險厭惡者,他們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非常樂意賭一把。

  歸根結底,人們真正憎恨的是損失,而不是風險

  迷失於稀有事件

  前景理論還揭示了一個奇特現象,即多數人具有強調小概率事件的傾向。何謂小概率事件?就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餡餅,這就是個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餡餅固然好,但掉下來的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呢?那也屬於小概率事件。

  你親眼見過彩票中大獎的人嗎?我只知道電視、報紙上幾乎每天都在報導。

  事實上,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的可能微乎其微,99.99%是支持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願意冒這個風險。同時,很多人都買過保險,雖然倒楣的概率非常小,可還是想規避這個風險。人們的這種傾向,是保險公司經營下去的心理學基礎。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類對風險的態度是矛盾的,一個人可以是風險喜好者,同時又是風險厭惡者。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最後

  面對小概率的盈利,多數人是風險喜好者;面對小概率的損失,多數人是風險厭惡者;面對確定的獲得,人類是風險厭惡者;面對確定的損失,人類是風險追逐者。而面對風險時的這四種人性,都是在交易當中應該規避的。

你準備大幹一場了嗎?

 交易盈利必須做的8個準備:

  一、對自我進行深度剖析

  做交易之前,需要對自己進行一個深度剖析。

  自己的賭性大不大?

  能不能沉下心來學習?

  假如明天你要開始交易了,晚上躺在床上問自己:想通過交易得到什麼?是準備用500塊錢賺30萬?還是想通過交易賺些錢貼補生活?

  所以如果你是想通過小資金搏大盈利,那這種想法與賭徒無差。在金融市場裏,你的人性就會被無限放大,大到不可收拾。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賭性很大的人,交易這件事其實就可以考慮放棄,回歸正常生活。

  如果你的想法是用手上現有的閒錢,去賺取一些合理的回報,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那交易這條路對你來說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判斷完自己的賭性之後,再問問自己,如果要很枯燥地去學習一件事情,能不能堅持?

  做交易這件事其實跟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一樣。很多跟你一樣起點的人,比你牛X,比你過得好,只是因為他們很努力,願意付出精力去學習,吃了你吃不下來的苦。

  金融市場又比現實世界更加殘酷一些,它容不下那些只會跟風,不會思考,不主動學習,任著自己欲望奔跑的人。

  交易技術是一種知識,交易執行力是一種能力,知識和能力必須要經過學習和訓練,才能達到互相配合,走向盈利。

  因此,交易新人都需要去學習全新的知識,甚至是建立全新的知識體系。很多人雄心勃勃地開始交易,是因為對交易有新鮮感,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習會變得枯燥,甚至困難,這對交易者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

  如果你是一個懶惰的人,不願意去學習,喜歡坐享其成,那最好就是不要做交易。

  對自己進行深度剖析後,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二、判斷哪個市場更適合自己

  目前最常見的就三個市場:股票、期貨、外匯。

  這三個市場又有著不同的市場規則。交易靈活性從低到高排序依次是,股票<期貨<外匯。

  股票:單向交易(只能做多),T+1平倉,最小交易1手(100股),日內停盤上午和下午兩個交易時間段。

  期貨:多空雙向交易,T+0平倉,最小交易1手,日內停盤上午盤,下午盤,夜盤三個交易時間段,10倍杠杆。

  外匯:多空雙向交易,T加0平倉,最小交易0.01手,5天×24小時交易,日內沒有停開盤,100倍—400倍杠杆可選擇。

  如果你是剛開始做交易,可以根據這些交易市場的規則,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市場。

  三、擁有正確的交易認知

其實好多人一直不能盈利,就是因為一開始就走歪了。市面上很多未經過實踐的論述,比如:

  半個月翻一倍,三個月翻30倍,做交易就是要這麼玩,不然還有什麼意思?

  這世界就是有持續暴利的交易方法,就是有交易的神人,只是你還沒找到;

  做交易就是要追求翻倉,最好滿倉一把梭哈,賭一把,單車變摩托,等等。

  人性都是貪婪的,看到這些人在曬自己的交易結果,翻了個幾倍幾十倍,心裏就癢癢了,覺得這些人雖然說得誇張,但也許是真的。

  於是怎麼樣呢?賭性被激發,被用各種方式割了韭菜。

  所以很多人其實本末倒置了,先接觸了不正確的認知,把這些錯誤的認知當做自己的交易信仰,才會越做越差。或者有些人覺得認知並不重要,把技術學好就行,這也是非常致命的一件事。

  交易中最重要的3個認知:

  (1)必須有合理的回報預期

  交易不是賭大小,更不是買彩票,不要奢望抓住一波大行情就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巔峰,這種做法跟賭博沒啥差別,大部分的結果就是嚴重虧損,一臉懵逼。

  就像一個木桶有一個短板,就在一直漏水,你把其他板子補上也沒有用,你得把那個短板修復好,先解決漏水的問題,再去解決蓄水的問題。

  我們做交易首要就是在市場中活下來,規避巨虧的風險,再去考慮如何提高盈利。

  所以擁有合理的回報預期,可以幫助你遏制住大虧大賺的心態,讓你穩中求進。

  目前我個人的回報預期就是年化40~60%,如果平攤到月,就是3%~5%,

  (2)對交易要有全局觀

  交易盈利是需要時間週期的,我們至少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我們盈利水準,很多人經常讓我看他們幾天幾個月的盈利情況,來判別一個人的交易水準,這都是不客觀的。

  有時候開玩笑,我覺得交易應該學會“靈魂出竅”。當你脫離了當下的交易,脫離了你自己和交易市場,你就可以用一個第三方的視角來看待整個交易。

  交易就像你下的一盤棋,有可能被吃一子,或者暫落下風,但你永遠知道你的最終目的是盈利,當下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最終結果服務。你就不會計較太多,暫時地以退為進。

  所以有來有往,有盈有虧,把住虧損,優化盈利,最終的結果就是概率的勝利。

  這些話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聽懂,但懂的人一定會走到盈利。

  (3)同市場保持距離

  很多人做交易是喜歡時不時地看一眼,恨不得一天到晚沉溺其中。

  也有很多人做交易的時候如驚弓之鳥,市場一點波動就情緒起伏巨大,虧了大怒大悲,盈利了欣喜若狂。交易做錯了,錯過了,非常痛苦自責,覺得自己為什麼那時候不賣,那時候不買;交易做對了,就恨不得跟全世界說自己賺錢了。市場在無限激發你的人性,放大你的情緒,讓你每天在這種瘋狂的刺激中大喜大悲,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那麼,這個時候保持穩定理智的人,擁有“大局觀”的人,就正好在棋局上給你一個“將軍”,完美收割。

  交易既然玩的是人性,而人性又不可避免,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接觸,不打聽,不好奇,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保持穩定的心態。

  交易的結果就會給你驚喜。

  四、學習交易必備的知識

  (1)交易技術知識

  例如k線知識,技術指標的使用方法,技術理論(例如道氏理論),這都是交易必備知識。

  一直在推薦的兩本書,他們也沒給我錢,但確實就是翻爛了的兩本書。一本是《日本蠟燭圖》,一本是《金融市場技術分析》,這是最基礎的最全面的學習技術分析知識的書。

  很多人覺得交易的技術太多,學起來沒頭沒尾,其實只需要學會學懂這兩本書中的技術知識,就足夠進行技術分析交易了。

  (2)交易品種的知識

  A:例如期貨中,黑色系的聯動性關係,例如燃油原油跟外盤聯動的跳空問題,例如期貨換合約的知識,不同期貨品種價格變動和點值的計算等等,例如1手螺紋鋼合約是10噸,而一手生豬的合約是16噸。

  B:例如外匯中,非美貨幣同美元指數聯動性的關係,例如外匯中重要數據對某些品種的走勢影響的關係,像上周美國CPI數據推高了美元指數,同時造成市場中避險情緒嚴重,帶動黃金價格上漲,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還有外匯品種點值的計算等等,這些都要通曉。

  (3)交易規則的知識

  期貨市場杠杆和保證金的計算,跌停漲停的規則,停開盤時間的規則等等。

  外匯市場中爆倉比例的計算方式,不同杠杆的保證金比例,隔夜利息的計算方法等等。

  (4)交易心理的知識

  交易心理一定是伴隨著交易技術的,二者必須兼得,畢竟金融市場玩的就是人性,

  五、熟練使用交易工具

  當你學習完交易必備的知識之後,肯定要開始做交易了,

  最基本的交易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操作軟體與經紀公司的軟體或APP

  六、對交易系統有認知

  很多人都是知道做交易,但是不知道什麼是交易系統,覺得交易系統可能就是一個高大上的東西,一個程式,其實不是。

  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

  有了交易系統,就像十字路口有了指揮員。每次交易開倉,平倉,倉位,都有明確規則。你不會每次憑感覺買賣,出現交易問題也不會很糾結該怎麼解決。

  一套基礎的交易系統有4個部分:

  (1)確認方向

  (2)進場位置的選擇

  (3)止損和止盈的設置

  (4)資金管理的規則

  其實交易系統非常簡單,就是你對交易的這四個部分進行規則的制定,讓自己做交易起來有一致的標準。

  當這四個部分你都有了明確的標準之後,首先,你做交易不會混亂,其次,你可以將所有的標準的交易結果數據化,就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你就能知道接下來怎麼做優化,才能得到一個適合你的、能夠盈利的交易系統。

  當你擁有一套可以盈利的交易系統之後,你就會對自己的交易操作有強大的信心,甚至產生信仰,在執行層面,就會相對容易很多。

  你也不會再憑感覺交易,隨著行情波動,隨便開倉,經常小賺大虧,沒有交易的執行力,最終交易虧損嚴重。

  七、做交易記錄+交易計畫

  很多人做交易是不做交易記錄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過去到底是賺錢了還是虧錢了。

  感覺好像自己每天都在賺錢,怎麼銀行卡裏的數字卻越來越少。回過頭再去回顧自己的交易,發現原來虧多盈少,根本不如自己想像得那麼好。

  人性中都是會趨利避害的,大家都喜歡“認為”自己賺錢,都對自己有信心,因此大腦就會刻意忽略自己的失敗瞬間,導致大家對自己有了“總是盈利”的錯覺。

  而做交易記錄,就是讓現實給自己潑潑冷水,讓自己一直站在理智的這一端,告訴自己真實的交易結果是什麼樣的。所以,在交易中一定要做交易記錄,當天的盈虧情況,自己犯的錯誤等等,跟記賬一樣都記下來。經過一段週期,就可以對過去的這段記錄進行複盤,看看自己哪里沒做好,為什麼沒做好,從而對未來的交易制定更好的交易計畫。

  在完善交易系統方面,也是非常注重對歷史交易行為的記錄的,需要這些歷史數據,我們才知道未來的交易系統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完善,該怎麼讓盈利變得越來越好。

  八、交易心態的管理

  在執行交易系統的時候,一定會交替出現順利盈利期,和痛苦虧損期。因為市場一直在變化,盈利也不可能是持續的,當接受這個事實後,我們就應該對自己的交易心態進行管理。

  交易逆境時的心態:

  虧損期對人性的挑戰是很大的,即便你的交易系統經過驗證是可盈利的,但遇到這種時候,你還是會對交易系統產生懷疑,怕一直虧損下去,怕虧損賺不回來,害怕最終交易失敗。

  其實交易系統都是有衰敗週期的,可長可短,很磨人。但衰敗期一定不會一直持續,過了衰敗期就是盈利期。很多人拿不住單子,都是死在了黎明前。所以這個時候,你逆向而為,堅持倉位,堅持交易系統的規則,度過交易的衰敗期,就會迎來盈利週期。

  這個時候與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你就把該執行的執行好,其他時間找點別的事情幹,保持全局的思路,繼續往下做就好。

  交易順境時的心態:

  很多人覺得交易都盈利了,還有什麼心不心態的問題。其實在交易的盈利階段,看著帳戶的數額越壘越多的時候,除了特別開心,很多人是會開始膨脹的。

  會開始低估交易的風險,高估自己的交易能力,人就容易飄,有可能就會亂增加倉位,增加交易的品種,甚至不設止損。這時候其實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做交易切忌浮躁和“飄”,對自我有客觀的認知,對交易有淡定的態度,才是盈利的開始。大家其實也可以看到,市面上真的能穩定盈利的人,都是相對比較淡定的,不會像殺紅了眼的賭徒一樣要死要活的。

  因此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保持穩定的心態,一致地執行自己的交易策略,才能夠實現交易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