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交易者的個人天花板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找到收入的舒適區,然後留在那裏。他們也許想要更多的收入,但是缺乏實際行動。這就是個人天花板。
這個天花板阻礙我們繼續前進,缺乏動力走進下一步去盈利更多。不管盈利多少,大多數交易者都會碰到自己的個人天花板,只是有的人快,有的人慢罷了。
有些交易者覺得一個月盈利2000美金已經足夠讓生活不錯,有些的人要每月賺到50,000美金才滿足。但總歸會碰到一個時間點,我們發現要花更多的精力才能增加收入。
此外,我們還有價值觀和生活理念的差異。很多交易者的目標也不是賺多少盈利,而是希望盈利能夠讓自己享受更多自由,或者遠離枯燥的朝九晚五工作。比如說我自己,交易並非我的動力,享受自由才是我的動力。因此一年中我一部分時間在交易,另一部分時間卻在休假。因此我並不會為了成為百萬富翁去犧牲自由的時間。
交易者比較普遍的是一年能盈利40,000美金到300,000美金。當碰到個人天花板後,我們會發現獲得更多盈利的進度變慢了。想要加速,需要選擇增加頭寸等手段,但是這些方式又會讓我們在交易中失去客觀和冷靜,也許反而對交易表現更不好。
個人天花板聽起來比較理論化,但卻是真實存在的。
日內交易的市場天花板
成為一名日內交易者,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你在市場上的收益會有一定的天花板。交易和投資不同,交易者最終受到市場的限制。你可以一個月盈利10%-20%,但是這個比例也很難永遠出現。交易的盈利是需要不斷積累的。
市場不會接受一種策略下不斷累加的倉位,行情一定會變化,交易者要麼改變策略,要麼交易其他。但是,改變的結果卻說不准是好還是壞。
每一天數小時內就有無數的交易來回買賣,而某一時刻的流動性是有限的。大機構、對沖基金等可以在數周時間裏累積或者拋售頭寸,但是普通交易者並沒有這樣的條件,他們想要交易時,受控於市場上流動性如何。
根據個人經驗,日內交易最多不超過5標準口數(25口),大多數人應該比這少些。交易量大意味著風險增加、手續費等各方面因素都會影響最後的盈利。假設交易者達到50,000美金到75.000美金的天花板後,想要增加盈利,可能需要更換交易策略,但是這需要花費大量調研和練習的時間。
而且,當達到一個天花板後,回報比例會下降。比如說,20,000美金的帳戶月盈利10%容易,但是2,000,000美金的帳戶想要月盈利10%就很難。
如果你感覺自己碰到了市場天花板,那麼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策略,或者去交易其他品種。即便如此,新的策略也無法保證長遠的有利的結果,因為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策略改變了,很多其他因素也會改變。
這是為何成熟的交易者在到達交易天花板之後,開始建立大量的交易策略。
拓展你的盈利潛力
除非交易者在交易之餘還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投資或者創業等,不然很難賺到夢想的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美元)。
對大多數交易者來說,一天能賺到500美金到3,000美金之間已經是非常非常之幸運的。要考慮到虧損和其他情況,我覺得一年50,000到200,000美金的目標算是合理,當然前提是你是個很不錯的交易者。(PS.衡量自己是否到達天花板的數量化評估每日台幣17500-105000台幣獲利,這裡沒有提到初始資金我以500000初始資金估計)
日內交易中,可能平時好的時候一天能有幾百美金的盈利,碰到特殊行情而你趕上好運了,那麼一天賺到上萬美金也是可能的。交易就是這樣,比日常工作多了很多意外的驚喜。
但是投資呢?投資更不同,日內交易有天花板,投資卻沒有。在交易之餘,我建議增加其他收入管道,而投資絕對是最好的一種。不管是買股票、基金信託還是買住房店鋪,它們或許都是很好的創收管道。
資金越多,你會發現越難找到地方將這些資金利用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對沖基金的盈利率低於日內交易者。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很難作對比。
日內交易者即使能做到較高的回報,也很少用其他管道來的資金。交易中除了個人天花板,還有市場天花板。我傾向於認為,交易者應該擴大收入來源,而不要僅限於交易這一條路。
總之,不管你是想要賺多一點,還是決心要成為百萬富翁,都需要保持警惕、設置一個合理高度的目標。交易不容易,但是並不意味著盈利不可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