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亂的交易隨筆

  •  對於一筆獲利的交易而言,你必須把各個環節都做正確;但對於一筆虧損的交易而言,並不需要你把各個環節都做錯,只要做錯一個環節就足夠了!
  • 股市的上漲與其說是經濟的好轉,不如說是交易者更樂意於看到好的一面。
  • 價值投資比拼的並不是股票的價值,而是參與者的價值觀。如果你無法獲得大眾無法得知的資訊,同時又沒有與眾不同的價值觀,那麼基本分析對於你來說將永遠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騙局。
  • 在疊加交易方法的過程中,不但是將全部方法的優勢進行疊加,同時也會將全部方法的劣勢進行疊加。
  •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為自己選擇一套適合的系統,就是一個不斷進行利弊權衡的取捨過程。
  • 我們從來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麼,我們得到的只不過是靠失去另一些東西而換回來的。交易同樣不可能存在不勞而獲,更不可能存在無本萬利。到底我們用什麼換來了真實的利潤呢?我們告訴你,交易的利潤只不過是來自於對心靈折磨的補償。你可以做一個獲利豐厚的交易者,也可以做一個隨心所欲的交易者,但你絕對無法做一個既隨心所欲又獲利豐厚的交易者。
  • 預測者更講究天天有觀點(必然是注重短線),而(趨勢跟蹤)交易者更希望天天沒事做。
  • 如果一個交易者不能戰勝自己的心靈,那麼他的行為可能更注重確定性而不是利潤。人的一生總是在追逐確定性,認為只有得到確定性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事實上,確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識到確定性並不存在時,我們才能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安寧。焦慮原理最為主要的一個提示就是,建議交易者放棄對不真實的確定性的追求。

  • 獲利率是由正確率、賠率、操作週期,三個因素所決定的。絕對不是高正確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恰恰相反的是正確率越高的方法越容易死人。
  • 現在回想曾經的底部策略,不過是一種選擇弱勢股的策略。這就註定了我由於貪低的誤區,而使得我曾經的持股成為弱勢股的集中營。在我看來,大多數股民的本能中,都存在著選擇弱勢股的天賦!
  • 巴菲特說:“在市場貪婪的時候要恐懼,在市場恐懼的時候要貪婪”。由此可見,並非貪婪與恐懼的錯誤,而是人們在最不恰當的時候出現這兩種心理現象。如果說,某交易者當虧損超過50%以上時才會出現恐懼,那麼他的恐懼尺度絕對有問題!既然我們永遠無法消除恐懼、甚至恐懼根本就不應該被消除,那麼就客觀的量化恐懼吧。事實上,止損行為就是一種恐懼的表現。他在潛在的風險面前,選擇了逃跑。孫子說過善敗者不亡,那麼勇往直前的匹夫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 交易獲利的關鍵就是,在順境中賺取足夠逆境中虧損的金錢。即使從事後來看,你的某筆交易是獲利的。那麼站在事先的角度來說,你這筆交易也是可能出現虧損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