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剛進入市場
就有老前輩說價量價量
只看價不看量是容易被騙的
因為價可以做得出來
而量是真金白銀的紀錄假不得
但是當使用一般的市場定義卻又是一頭霧水
總是覺得在使用上沒有指標的順手明確
平時除了用最大量做交易判斷外,幾乎沒有太多的量能結構
充其量大概就是使用威廉量變異指標當作是交易系統之一
量最容易詬病的是我不知道這隻量的實際意義所在。
這幾天搗杵著我的數字交易結構
希望能納入更多的數字交易來充實這套系統
當然也有很多K組合被數字系統抦除
因為太模擬兩可而我需要的是明確
前兩天因為有幾個K型態需要用到量的配合寫進程式
於是突發奇想:如果我把什麼是攻擊量什麼不是攻擊量分別出來
用我的定義來定義出這支量是攻擊(橘色)還是非攻擊(藍色)
納入數字交易系統會有甚麼樣的影響?
於是開始編碼,將我認為的攻擊量應該有的現象寫入並且表達出來
那非攻擊量就先以"吃貨量"做代稱,這樣聽起來比較好聽
而且吃貨量本來就有失敗的主力洗盤機率
畢竟本來就不打算發動或是要發動但是先清洗一番
我的日內交易是無法承受這樣的洗盤幅度的
![]() |
範本 |
將這兩個用圖形表示之後
以往搞不懂的地量結構就很明顯的出現了
兩橘夾一藍的格局;兩橘夾三藍的格局;兩橘夾數藍的主力吃貨格局
直接在面前呈現
我知道這個方向應該是對了
或許我沒有與市場中使用的價漲量升......等數種組合
但是我需要的明確的確就展現在面前
之後,我將賣出訊號的數字與成交量組合搭配
當賣出訊號出現橘色通常會有一波漲勢的機會
反之,賣出訊號出現藍色浪能則是明顯的誘空結果
這樣對於交易判讀無疑更讓我有了過濾條件
地量出現就是進場時機的機會如果搭配上指標會更加有利
進場之後出現數次的誘多訊號則可以先離場觀望
確實幫助我在交易上的受傷程度某程度的降低
如果出現買進訊號但未出現攻擊量
通常代表漲勢偏弱勢,可以等下次的訊號確認
這樣可以減少無謂的交易次數
(我認為既然是攻擊訊號那就必須要有攻擊量能搭配
如果沒有的話就會像最近的加權一樣每當看漲的時候就來個回馬槍
就是量能一直處於不足的現象)
未來會測試如果使用我的其他交易系統訊號(數字系統之外)
搭配成交量是否能更穩定、更容易是進場就在主波段之中
而非進場之後還會被來回震盪的都沒持倉信心了!
![]() |
範本 |
比較可惜的是開盤量能過大
原來不是量無大用
而是我霧裡識不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