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自己的觀點:
1.
進場時,K線落在EMA200之上應該如何處理?
因為EMA的計算公式問題
即使是採用200EMA的長線格參數
但是也容易貼近價格
尤其是當多轉空的時候更加明顯
這是首要解決的部分
我以為:可以切換到200SMA看是否也如此,如果K線都在均線上就不入市
如果是在200SMA之上,並未與均線出現交集
那就可以進場,但是離場的話就使用原本設計的RSI > 40
2.
獲利離場的位置
RSI >40 是原本設計的離場
通常獲利的幅度不會太大
但是這個策略應該設計來獲取穩定的獲利為設計原則
我將這個點位設定為第一個離場位置
以股票市場,既然是以回歸為主導
我認為可以上移到修正離場線的位置
這裡當作是第二離場位置
而圖中的極端離場線位置
不一定會來,可以不納入交易節奏中
如果是較積極的交易者,可以少部分的最後離場依據
會不會更高?有的,但是以回歸的交易思維
超乎預期外的震盪不是考量的重點
因應個股調整版本 |
3.參數與數值限制
因為RSI10抵達30的次數在台股的個股表現相對較少
我調整了參數數值
次數有相應的提高
但是又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上圖就是調整後的台積電表現
3036 原始參數表現 |
3036 調整後表現 |
4.這個策略的優勢:野蠻
野蠻,是這個指標的優勢
一般我們在看技術指標
通常會看有無背離、鈍化,會不會再下去
跌破之後過多少會是買點,但是通常是長紅棒,我也買不太下手
野蠻,就在於要到了30
隔天就買,沒有太多的考慮背景
因為來到了30,次日的市場除非美股市場大漲的背景
否則順勢開低的機率極大
也就是買在勢子正下殺的過程
價格不會太差(當然是事後才知道)
買進的當下再下殺的機會還是有的(機率也不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