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好文:PPP是打不死的蟑螂

被稱為“日本股神”的相場師朗(Shiro Aiba)現為專業股票操盤手,20歲起開始從事股票交易,已有40年操槃經驗。他以股票為主業,用自己的資金做各種投資市場,涉及歐美股市、黃金原油以及外匯等投資領域。據悉,他在股市中就已獲得超過100億日元(約7784萬美元)利潤。如今,他已閉關專注研究K線走勢以及多空操作,投資著作包括《日本股神屢戰屢勝的技術線圖投資法》、《日本股神的信號判讀教室》等。

  先從K線和100日均線判斷走勢

  從實戰範例中,培養基本觀念

  傳授技巧之前,先來回顧實際的交易過程。如此一來,你就會了解我是用何種方法獲利,對交易也才會有一個基本觀念。

  完全沒基礎的初學者,可能會擔心自己看不懂吧?請放心,即使你沒學過我的交易技術,先熟記以下三大準則,再來看我介紹的範例,就可以了解交易的基礎。

  現階段看不懂也沒關係,先了解概況就足夠了。

  看懂K線和100日均線的“三大準則”

  一看到線圖,要注意K線在100日均線的上方或下方

  實際進行交易前,你要決定做多或做空的基本戰略。我用的方法是觀察“均線”和“K線”。

  一般比較常用的均線,不外乎5日均線、20日均線、60日均線、100日均線(以下簡稱5日線、20日線、60日線、100日線)。後文看例題時,請注意100日線。

  K線站在100日線之上,“做多”

  K線站在100日線之上,代表現在的價格高於過去100天的平均價,繼續走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多頭格局要“做多”。在多頭格局“做空”基本上很冒險,就算真有反轉跡象,可能馬上就會再上升。

  K線站在100日線之上,萬一碰到股價下跌也不要做空,等股價繼續上漲再買進,比較容易獲利,風險也更小。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做空,先累積足夠的練習經驗,未來面對多頭格局,你也可以稍微做空小賺一筆。

  話雖如此,成為高手以後我還是建議你,股價在100日線上“做多”,反之就“做空”,這樣要安全得多。

  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PPP(Panpakapan)/反PPP圖表形態

  PPP圖表形態是一個強勁的上升趨勢。

1e502f4ddc17e55a5f4f865bf989e35.png

  上圖可以看到,100日均線、60日均線、20日均線、5日均線從下往上依次排列,所有的均線均線向上,希望你能理解。這種圖表形態被命名為PPP(Panpakapan)。

  注意,如果100日均線和60日均線的順序顛倒,動能會稍微減弱。

  在PPP圖表狀態時,燭台基本在5日均線上方移動。如果燭台跌破5日均線,趨勢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你可以考慮獲利。

  另外,我們來看下反PPP圖表形態。

433f916deffe336a9aed224ccdfd277.png

  反PPP圖形表明下跌趨勢仍在繼續。

  從上往下依次為300日均線、100日均線、60日均線、20日均線、5日均線這個順序。你可以看到所有的線都是向下的。

  K線站在100日線之下,“做空”

  K線站在100日線之下,代表現在的股價低於過去100天的平均股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非常高。

  空頭格局要“做空”。同理,在空頭格局“做多”也很冒險,就算真有反轉跡象,可能馬上就會再下跌,因此基本上不該冒險,而是要“做空”才比較容易獲利。當然成為高手以後,未來面對空頭格局,你也可以稍微“做多”小賺一筆。

  解說示例時,還會講到其他準則,但先記得這三點就好,這三點算是“基礎中的基礎”。都記清楚了再來看例題。

  燭台一直在5日均線下方移動,並形成了強勁的下跌趨勢。如果你能找到這種情況的圖表,通過“賣空”進入會更容易獲利。

25b1f4a6d4b4083f960a87154908e38.png

  做空軋空、做多殺多的重要信號

  均線走勢依序向上,一時下跌還是會漲回

  上面已經大致解釋過PPP了,這是均線呈現漲跌趨勢的排列法。那麼,像小強一樣打不死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不管你怎麼打它還是會復活。大家更聽不懂了是吧?

  就以股票示例“積水房屋”日線圖來說明好了,線圖中的均線是PPP,屬於上漲的局面。

  看到這張線圖的漲勢,有些人可能會想,都漲這麼多了,陰線出來就該跌了吧?於是他們嘗試做空,不料跌沒多久又漲回來了。這時候他們還是不死心,等到下一次跌勢出現,又鼓起勇氣做空,以為這一次十拿九穩。結果,多頭氣勢再起,又被軋到天上去了。

  使用我這一套交易法的話,就算看錯趨勢做空,只要看到下半部分出現就該止損,照理說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d281840be02d8b4acead5aa26ba8540.png

  可是,有的人交易形同賭博,總想做一次連本帶利賭回來,相信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吧?

  以PPP的圖形來說,當每條均線之間有很大的空隙,或是均線呈現急角度,這就是漲勢或跌勢強勁的信號。

  積水房屋的線圖,就是多頭氣焰強勁的走勢。所以,一時下跌後還是會漲起來。

  均線間的空隙大、角度急,表示趨勢強勁

  看下圖“日本水產”的日線圖,這表示下跌趨勢的反PPP。這張線圖也一樣,均線之間空隙很大,而且呈現急角度落下。

  K線也離100日線有一段距離,這代表最近的股價遠低於過去百日的平均股價,也意味著跌勢強勁。

  因此反PPP的局面,跟剛才的積水房屋完全相反。當你以為跌到底部反彈了,一買進它就跌給你看;跌完再漲起來,你再次買進它又跌給你看。損失也越來越大……這樣的狀況其實屢見不鮮。

5f9abfa21628dc8d47a3bb012b27016.png

  短期波動不影響“PPP”和“反PPP”走勢

  當你以為PPP終於下跌,它又漲給你看。反之,當你以為反PPP止跌回升,它又跌給你看。這兩種走勢都十分強勁,短期的波動並不影響大趨勢。

  這種現象,就跟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吧?所以我才把PPP稱為打不死的“小強”。

  這是我實際操作多年的感想,我底下那些交易經驗豐富的學生,也都有這樣的感想。可不是我信口胡謅的。

  該跌不跌,做空軋空;該漲不漲,做多殺多。只要你踏入股海交易,很容易碰到類似的狀況。

  因此不管是看到PPP還是反PPP,你都要把它當成打不死的“小強”。

  看到PPP好像要跌了,也不要貿然做空;看到反PPP好像要漲了,也不要貿然做多。這一點請務必牢記在心。

  萬一漲勢或跌勢真的結束了,趨勢順利反轉,你也只是失去買賣的機會,並沒有損失到金錢。

  不要抄底才能規避風險、穩定累積資金

  比方說,現在出現了一個跌深反彈的局面。

  K線在100日線之下,均線也呈反PPP,你預測之後會續跌,沒有出手做多。不料走勢已經跌到底部,之後股價一路上漲……這時候後悔沒有買,實屬人之常情。

  有的人會炫耀自己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問題是,有可能每次都買在最低點嗎?他們一定也有看錯底部的時候。

  不刻意抄底,雖然你沒法賺到最大的上漲波段,但至少不會面臨看錯大賠的風險。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你可以穩定增加自己的資產,不會侵蝕到本金。

  所以,當你看到PPP的局面,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那是小強般的走勢,怎麼打都打不死,千萬不要逆勢操作。


  為什麼我要再三強調這一點?因為道理大家都懂,但實際交易的時候,人性就是克服不了誘惑。

  你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就會忍不住在空頭趨勢做多,或是在多頭趨勢做空,這是拿你自己的錢在冒險。

  了解道理是一回事,實戰能不能遵守又是一回事,尤其越聰明的人越會犯這個毛病。就是太聰明了,才會以為自己實戰無往不利。我多年來看過很多學生,感觸非常深。

  再重申一次,PPP的走勢是打不死的“小強”。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嫌我嘮叨。但就是因為很難做到,我才要一直耳提面命,灌輸到大家的腦海裡。

  “PPP的走勢是打不死的小強”最好你把這句話貼在家中的廁所、天花板或汽車的引擎蓋上,你要貼在鄰居家的窗戶上我也不反對。

  總之要牢記在心,把這個觀念當成一種安全交易的技術,好好學起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K線組合:棄嬰(晨星/夜星)

  棄嬰形態是一種K線圖中的一種特殊十字星形態 , 是一種主要頂部或底部反轉信號 ,它由三根蠟燭線組成,中間一根為十字星線,並且在這根十字星線與其前後兩根蠟燭線之間,發生了價格跳空。    從形態上看,它與前後的價格走勢格格不入,仿彿掉隊的士兵,被遺棄的嬰兒一樣,所以就叫“棄嬰形態”。 當價格出現了價格跳空的現象,並且這種形態通常出現在頂部或者是底部,將是一種反轉信號。    由於此形態出現的位置不同,因此可以分為底部「棄嬰形態」以及頂部「棄嬰形態」。 通常來說, 底部「棄嬰形態」將會預示著匯價上升,而頂部底部“棄嬰形態”將會預示匯價會下跌。    棄嬰形態出現在頂部的時候時候可以結合三根蠟燭予以確認,第一根蠟燭為陽線,第二根蠟燭為十字線,第三根蠟燭為陰線。 它和十字黃昏星形態十分相近,不同的地方是 棄嬰形態的第二根蠟燭和前後兩根蠟燭之間必須都存在跳空,連影線都不應該有重疊 。    棄嬰形態前後三根蠟燭形成一漲一停一跌的節奏感十分強烈。 當棄嬰形態出現在一段上漲趨勢的尾部或者市場重要阻力位是則暗示市場頂部已經形成的概率極大。       棄嬰形態出現在底部的時候時候同樣是結合三根蠟燭予以確認,第一跟蠟燭為陰線,第二個蠟燭為十字線,第三根蠟燭為陽線。 它和十字啟明星形態十分相似,不同的地方是 棄嬰形態的第二根蠟燭和前後兩根蠟燭之間必須都存在跳空,連影線都不應該有重疊。    棄嬰形態前後三根蠟燭形成一跌一停一漲的節奏感十分強烈。 當棄嬰形態出現在一段下跌趨勢的尾部或者市場重要的支撐位是則暗示市場底部已經形成的概率極大。    在上面的k線組合形態中,我們經常會把 小實體類形態稱為反轉形態 ,它的出現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信號和資訊。 就k線圖而言, 當小實體位於自身k線的價格波幅內,這也是“棄嬰形態”的特徵之一 ,這一特徵也是區別於星線的一個主要的標誌,有利於觀察和分析。

樞紐點,五種計算模型

  樞軸點是許多交易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在面對價格大幅波動時尋找趨勢交易的良好入場點。它可以根據近期價格運動的高低點指示潛在的支持/主力位,日內交易方向,有助於你設定交易計劃。 典型樞軸點 樞軸點的計算有多種形式, 最常用的一種形式使用5個關鍵點. 包括Pivot Point、Support 1 (支持點1)、Resistance 1 (阻力點1)、Support 2 (支持點2) 、Resistance 2 (阻力點2)。計算公式如下: 阻力位 2 (R2) = P + (H - L) = P + (R1 - S1) 阻力位 1 (P1) = (P x 2) - L 樞軸點 (P) = (H + L + C) / 3 支持位 1 (S1) = (P x 2) - H 支持位 2 (S2) = P - (H - L) = P - (R1 - S1) S 代表支持點、R 代表阻力點、P代表pivot point、H代表高價位、L代表低價位、 C代表收市價。 然而,還有其他不同形式的樞軸點,為不少市場人士採用。 伍迪(Woodie)樞軸點: 伍迪樞軸點與經典樞軸點類似,但給予收盤價更大的權重。伍迪樞軸點也是由前一時期的最高價(H)、最低價(L)和收盤價(C)推算出當期的樞軸點。計算伍迪樞軸點公式如下: 樞軸點(P) = (H + L + 2 * C) / 4 阻力位 1 (P1) = (2 * P) - L 阻力位 2 (R2) = P + H - L 支持位 1 (S1) = (2 * P) - H 支持位 2 (S2) = P - H + L 卡瑪利拉(Camarilla)樞軸點: 卡瑪利拉樞軸點,是由前一時期的最高價(H)、最低價(L)和收盤價(C)推算出來。以下是計算卡瑪利拉樞軸點的方法: 樞軸點(P) = (H + L + C) / 3 阻力位 1 (P1) = (H - L) * 1.1 /12 + C 阻力位 2 (R2) = (H - L) * 1.1 / 6 + C 阻力位 3 (R3) = (H - L) * 1.1 / 4 + C 阻力位 (R4) = (H - L) * 1.1 / 2 + C 支持位 1 (S1) = C - (H - L) * 1.1 / 12 支持位 2 (S2) = C - (H - L) * 1.1...

獨立思考和行動

  上世紀50年代,Solomon Asch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就是眾所周知的Asch從眾實驗,或者是艾氏從眾範式。目的是演示個體的選擇受群體的影響有多大。一些大學男生參與了簡單的感知任務,但重點是,在每次測試中,所有學生中只有一個不是演員。因此,這個測試是為了確定,在群體中,當其他成員做出反應時,個體將會作何反應。   每次測試有7個演員和1個學生,但是學生事前不知情。同時,這些演員簡要回答問題,答案一致,有的問題回答正確,有的錯誤。測試包括給參與者看兩張卡片。一個是左側的圖像,只有一個分隔號,右側的卡片有三個分隔號。參與者必須大聲說出右側的三條分隔號中,哪個與左側的分隔號相匹配。   受測者的座位排序是,真正的學生坐在最後,因此,他每次都最後回答問題。   總共18個單獨的問題,演員共同給出了12個錯誤的答案和6個正確的答案。這12個錯誤的答案被稱為臨床試驗。Asch還對另一個學生進行了測試,觀察其反應,但沒有演員的干預。他在50個不同場合開展了有演員參與的測試,進行了37次只針對一個學生的試驗,這個樣本量足夠證明答案的正確性。   結果令人吃驚!在沒有演員的環境中,沒有群體壓力,錯誤率不到1%。然而在有演員參與的試驗中,學生回答的錯誤率達到33%。實際上,75%的學生至少答錯一個問題,這意味著只有25%的學生答對了全部18個問題。隨後幾年,Asch繼續進行類似的試驗,結果一致: 作為人類,我們都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   1972年,Irvin Jarvis提出了“群體思維”一詞,他認為群體思維是帶來不良、不合理決定的群體過程。Asch Paradigm稱,他確定,群體中的每個成員都希望使自己的觀點與群體一致。因此,即使那些認為行動不明智的成員,在知道他們不能單獨承擔責任的情況下,也會跟隨集體決定。   這種行為是基於這種心態:群體越有凝聚力,做出的決定就越可能正確。儘管有很多定義,但我認為對群體思維描述最貼切的是: 群體以一種阻礙創造力或個人責任的方式做決定,通常的特點是通過過度努力達成一致。   在投資中,我們將群體思維稱之為追漲殺跌。分析師被指控採取羊群行為策略,害怕做出相反和離群的假設,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獨樹一幟的結果可能會讓分析師丟掉工作,因此,業內人士都表示“寧可一起犯錯,也不與眾不同。”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Robert Sh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