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6日

DRO指標,設計來因應VEGAS隧道交易的指標

原本是使用RSI來搭配VEGAS隧道交易法 

近日思考是否能有更搭配的交易指標

發現如果把零散走勢的干擾剃除

出現趨勢性的信號會更穩定?於是設計DRO指標測試


範例:國泰金


1.兩組隧道明顯的開口

2.A點拉回第一道隧道即拉回,所以交易級別採用第一隧道

3.隨後出現DRO指標的買進信號且拉回第一隧道在B區,第一次買進

4.C區出現拉回隧道,但是未出現買進訊號

5.D區出現買進信號且拉回第一隧道,第二次買進

6.D區之後的紅圈因為價格相當,出現買進信號且在第一隧道,這一次可買進,也可以不進場

7.如果6沒有買進,再次拉回隧道可以補買

8.離場:a.當第三次過前最高價(從進場之後起算),全數離場。

               b.沒有過三次前高,但是價格跌到第二隧道。行進軌跡出現改變,離場因應。

                      i.跌到第二隧道立即出場

                      ii. 反彈到第一隧道離場(前提是隧道向上的方向未改變)


範例:南科


1.兩組隧道明顯的開口

2.第一個褐色圈拉回第二隧道上線即拉回,所以交易級別採用第二隧道上線

3.隨後第二個褐色圈出現DRO指標的買進信號且拉回第二隧道上線,第一次買進

4.之後的DRO出現買進信號且在第二隧道上線,因為價格相當,可買進,也可以不進場

5.之後,未畫圈的DRO出現信號,但未拉回隧道(連第一隧道都沒有),這裡買進或不買都可以

   買進者是單獨依據指標進場者

   不買進是以隧道當作主要交易依據

   這裡都對,需要長期的驗證何者是較高效率。當規律被統計出來之後,添加入交易決策就要一致性執行。

6.之後也出現拉回第一隧道的機會,這也是要去解決的交易紀律問題,但因為我們是設定第二隧

道上線才是交易級別,所以不進場交易

7.離場:a.當第三次過前最高價(從進場之後起算),全數離場。

               b.沒有過三次前高,但是價格跌到第二隧道下線。行進軌跡出現改變,離場因應。

                      i.跌破第二隧道下線立即出場

                      ii. 反彈到第一隧道離場(前提是隧道向上的方向未改變)

                           因為隧道是長線的交易設計,所以即使第一次的下彎,

                           通常還是有機會再彈到第一隧道,

                           不過還是習慣採用當隧道下彎(第一隧道)就離場的習慣


結論:

1.DRO的交易信號比RSI相對的多,但是穩定度卻未減

2.隧道交易法的套用僅適合長期交易的交易者

3.我使用隧道交易因為要觀察級別,通常第一次是不交易的,與市場交易者的使用較不相同

4.採用a.信號交易主導

           b.隧道交易主導

           c.綜合交易主導

    都可以,只要規範好就可以

5.隧道交易有其信號有效性,我的觀察是5次交易。

    捨棄掉第一次的級別觀察,所以進場次數控制在3-4次,之後就準備離場。

6.當律動規律改變的時候,就要開始警覺是否要離場或是部分離場保全資金。而改變的預兆:

   i. 第一隧道下彎確認(兩條線的方向同時改變,出現三次,3-5天內)

  ii. 級別的律動改變:原本第一隧道下殺到第二隧道;原本的第二隧道上線拉到下線

   都是市場的警訊


範例:遠傳

既然決定用隧道級別當作進場依據

為何還需要DRO指標?

上圖為我最近看好的一檔個股

當開口確認,但是卻無法判斷交易級別,因為沒拉回測試隧道過。

這是許多多頭股的長相:你知道是好股票,會漲,但是就是沒有拉回買進的機會

這時候,DRO的效力就顯示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連RSI都沒有低點的買進信號,只有追強勢表態的過50點位,

但是隧道交易法採用的是RSI破20以下的信號

DRO因為過濾了小趨勢雜訊,硬是給了一次買進信號。

這就是為何我設計DRO指標的原因。

範例:陽明

當初就是為了解決強力拉抬的強勢股

無法使用隧道交易而開始思索有無解決之道!

沒有留言:

BBD+選股構思一二

下一步想要嘗試的選股方式: BBD+ 在個股的選股 當個股出現BBD+之後是否可以採用HR的交易? 利用策略選股之後選取標的並採用HR的猜低交易進場。這樣的交易是否可以在形成飆股前先進場布局?BBD+的出現通常尚未到多方表態的階段,那這個階段是否可以領先採取HR的交易?不用等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