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在入門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是急躁,心切。
很多人初期入市,讀相關書籍看行業文章,態度就不對,並不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做,學習的態度是什麼?是探索和求知,而不是極具功利性的,看書是為了用,學個隻言片語好拿去做單賺錢,這種人是極難理解讀書的效益的,因為他讀了兩本書,就迫不及待的去用,發現所學不管用的時候,書本在他眼裏就成了糟粕,變成了浪費他時間的東西。
下定決心之前需要端正一個態度,首要是認清自己,理解現代金融體系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創造之一,進而明白作為一個非專業出身的新手,在市場面前有多麼無知和渺小。
比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 有的是喜歡提問,但是並不喜歡思考,執著於去尋求“老師”指點的幾句天機,背幾條空話大道理。認為汲取別人理念的“精華”,就能立地悟道。
也有人沒什麼耐心,對於交易是一知半解,還偏偏沉迷於相信自己的感覺,盲信自己的判斷,總認為可以省卻學習的過程,直接在實盤曆練中取得進步,這個想法或許可以實現,但是必然要付出十倍百倍的經驗成本。
所以學習的態度,不應該是求財,也不能功利的去照搬,交易應當和人生掛鉤,對於生活認真的人,應該把交易作為一個畢生的愛好或者副業去做。
並不是說不能從學習中獲得指導,只能漫無目的的開券有益,而是需要去規劃自己的人生,理解所處行業的“知識需求” 能清楚的看到知識門檻的人,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不要追求暴利,社會經驗告訴我們,快錢來的快,大多去的也快。
有人相信交易的成功來源於“一朝頓悟” ,但是很少有人理解“頓悟”的背後是打破了自身的瓶頸,而打破瓶頸的前提,並不是日常交易而來空泛的經驗,而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昇華。
比如經常有人向我描述這感受:想跟別人交流一下,表達一下對於交易的看法和認識,面臨盈虧時候那種心理上的體驗,說出口的時候,明明心裏想的是這個意思,卻啰啰嗦嗦總是
說不清楚,最後只能附和別人,或者歸結於自己的心態不好,想去討論一下行情走勢,苦思冥想卻擠出來一句看多看空的話。
這種情況,經常被人歸結於自己不善於表達,不會使用術語詞,而經過別人一提點,又會覺得我就是這麼想的,只不過沒你會用名詞。
實際不然,這是一種思想上的模糊,所謂的修行,就是日常點滴之後思考背後的意義,具有思想的人,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附和別人的人,大多只是在尋求感受上的共鳴而已。
頓悟是基於思維上對於交易的抽象認知的昇華。沒有思想的人沒有積累,自然談不上“一朝頓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