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單子開始浮盈後,要儘快將止損拉至成本線?我感覺長期這樣做好像並沒有多大優勢 。
雖然是保住了很多不應該的虧損,但也會因為這樣錯過很多正確的盈利行情,這樣一來盈利虧損不是相互抵消了嗎?
停損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免盈利單子變成了虧損單子!
但是這麼做,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有很多時候,但你把止損線移動到盈虧平衡點後,你被止損了,而市場又朝著你之前預期的方向飛奔,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卻不敢進場了,這種情況我遇到過很多次。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兩點:
1.放大交易週期。
2.確定利潤目標。
交易週期越小,隨機波動就越大,噪音就越多,所以就容易被止損,所以你在1F、5F、15F、30F這種比較低級別的時間框架內,迅速把止損位置移動到進場位置,很容易就被掃止損了,所以首先要放大你的交易時間框架。
主要想說的是第2點,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確定利潤目標,正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確定利潤目標,所以帳戶稍微一浮盈,你就以為那是盈利,然後就移到成本線,這是錯誤的理解。
一筆交易的風險距離R,就是你的入場位置和止損位置之間的距離;你要分析一下市場狀況,來決定你這筆交易是做固定的盈虧比交易,還是做移動止損的交易。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1.根據風險距離,畫出1R、2R、 3R..的目標利潤的價位;
2.看一下在不同的盈利目標範圍之內是否存在比較明顯的支撐位:/阻力位;
3.如果在2R-3R之間有明顯的支撐/阻力位,那麼這筆交易就採取固定的2: 1盈虧比交易,到了2R直接止盈;
4.如果在3R之內都沒有明顯的支撐/阻力位,你可以採取移動止損,當價格位於1R-2R之間,你可以把止損移動到成本線,但是如果價格剛剛突破1R,不建議立即移動止損,最好是價格在1 .5R-2R之間,你再去移動止損到成本線,以此類推。
在移動止損的過程中,要保持風險的一致性,即止損距離永遠是1R。
5.如果在1R之內就出現明顯的支撐/阻力位,那誰進去誰就是傻瓜。
很多人將止損線移動到成本線之後立馬被止損了,要麼就是交易的週期太小了,要麼就是沒有明確的利潤目標,要知道0-1R之間, 那不叫利潤。
因為合理的交易不會去參與盈虧比低於1R的機會,也就是第5條說的那種,很多人在0-1R之間就開始移動止損了,那絕對是思路不清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