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交易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遊戲”。禮佛摩爾在《操盤術》中寫道。特別提到,情緒化的人不能玩,試圖一夜暴富的人不能玩。如果貿然參與這個遊戲,至死都是一貧如洗。
投機交易若想成功,首先要過第一關,就是,凱利公式。很多朋友覺得凱利公式與交易有什麼關係呢?要解決這個疑問,可以問下澳門的賭場主人,因為他們制勝的根本就是凱利公式。

需要告訴你的是,看到的是概率,看不到的是時間對資金的損耗。所以,要想戰勝凱裏公式,每一次交易,虧損的額度控制在總資金的2%以內,如此,這個遊戲才可以一直玩下去,不會出現有機會沒資金情況的發生。
想要在這個危險的投機市場立於不敗之地,僅僅攻克凱利公式,也不見得會掙到錢,還需要提高交易的勝率。
而提高勝率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計其數,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很主流,但真正可以用這些理論賺到錢的投資人比例應該很少很少。主要的原因是多變量交易體系,影響價格變化的因素是複雜的,比如A=X+Y+Z...,任何一個變數的量的改變都會影響到A的量的變化。
有一個人,就是某,一根均線走天下,交易股票,賺到了上千萬。因為他很簡單,唯一變數疊加他本人的交易信仰,線上買,虧了也要買,線下賣,遺憾也要賣。
部分投資人,之所以做不好交易,就是缺乏這樣的信仰。長年累月尋找所謂的交易聖杯,對自己的交易體系沒有堅定性,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交易的雙輪制勝驅動無外乎兩點,一是資金的管理,二是對適合市場價格變化的交易體系的絕對的信任。
私募大佬回顧自己二十四年的交易生涯發現:
什麼是贏家必備關鍵要素,不是別的,而是心理,沒有強大的心理,那一定是虧錢的命。
對於他的經驗總結我非常認同。
在很多年前發現這一問題,很奇怪自己為什麼總會看對做錯,而且,經常錯得非常幼稚離譜甚至很奇葩,也就是說常常在起漲前止損割肉,也常常在第一次回調時放走黑馬。
根本原因就是心理不夠強大,想贏怕輸甚至輸不起的心理一直占上風,浮虧時怕暴倉,所以止損,浮贏時怕回吐,所以淺嘗輒止。
主力對此心知肚明,就充分利用這一點上擠下壓,搞得你心驚肉跳魂飛魄散,借此把我等小散或葬於高山之巔,或埋於深谷之底,然後行情絕塵而去。自己只能眼看莊家拿著你的血汗錢翩翩起舞。
如果能讓自己的心理強大一點,是的,只需要一點,常常是只需要多捱過一天,這個遊戲結果就可能完全改觀。
比如一只票你看多,10元買進,漲到30元,你就算20元出掉,也有一倍利。如果簡簡單單把這筆交易這樣做完,既賺錢也成功,似乎不太難。
但問題會出在你的對手絕不願意讓你輕易賺到,所以,他通常會在你買入之後想法擠兌你。常用的方法與渣滓洞的敵人沒什麼兩樣----威逼加利誘。所不同的是當年敵人加諸革命先烈的是肉體的折磨,而此刻莊家則通過折騰你的帳戶浮動贏虧來摧毀你的心理。
他可能會先往死裏打,比如打到5元,如果你挺住,後來照樣可以賺一倍。但此時50%的浮虧通常會讓你心驚肉跳生不如死夫妻不和寢食難安,無可奈何只好割肉;他就順理成章搶走你的籌碼;
如果你不為所動,那他們就會換一招,一路拉升,比如拉到12元,此時再做個盤整,讓你有些浮贏,同時又感覺到上漲遇阻,如果你面對誘惑變節投降,籌碼也完成換手,雖然你得了眼前的小好處,卻無法真正迎接革命的勝利---飆漲到30元。
你方向沒看錯,價位也不賴,可就是因為心理上無法承受折磨就不能掙到這筆錢。
把上例抽象概括起來就是:
贏錢=正確的方向+差不多的入場點+強大的心理素質
我相信前兩者你都能很容易做到,餘下來的決定成敗的重要變數自然就是心理因素。
也就是不怕威逼與不受利誘的紅岩精神,如果你做到了,莊家也只能把你當神一樣伺候著,你現在以至未來就立馬可以從專家成贏家,俗手變高手。
如何才擁有強大的心理呢?
其實革命先烈已經給出了標準答案,那就是信仰。
從古到今,只有信仰才是讓心理強大的不二法門。
不論是信仰主義的還是信仰宗教的甚至信仰某種生活方式的,比如信仰跑馬拉松等等,都具備這種特質: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所以,交易的本質根本上來說就是信仰,或者說信仰才是真正的生產力。
如果加以細分,信仰的力量可分為兩種,一個是前面牽引的力量,一個是後面推動的力量,這也完全符合物理學原理,舍此之外我們無法讓自己的心自主自在。
在心理上的牽引力量就是知道前面有更大的好處,或者說有終極價值觀,這樣眼前的威逼無法嚇退你;
推動的力量就是有所敬畏有所不為,或者說自成一體的方法論,這樣當下的誘惑就無法勾引你。
做到這兩點,成功肯定離你不遠了。
那麼,如何在交易當中應用這種信仰的力量呢?
其實本來很簡單,就是一個字,信。
當你內心篤信定解的時候,那種力量自然就生出來了。
但對於大多數崇尚科學的現代人來說,會有一個很麻煩的障礙:我需要的是能夠被實證的科學的理性的信仰。
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但結果卻是讓現代人無法破疑生信。
科學是用來認知世界改變世界的,是向外求的,通常是先驗證再接受或者應用;
信仰是用來認知自我改變自我的,是向內求的,通常要先接受先體驗才能驗證。
所以,對於後者來說,就必須從信開始,然後解,然後行,最後也會回歸到證上來,完全可以檢驗實證。
但如果你把次序搞錯了,先證再信,永遠也無法開啟心靈的大門。換言之,你想求到心理強大,幾乎是不可能的。
結果導致我們很難體會到信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所以智者說: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並沒有誰讓你迷信,而是智信。
概括起來,至少有這樣幾個角度與交易息息相關:對目標的篤定、對市場的敬畏、對方法的依仰,對行為的約束,對策略的執著。
一把尺子,一根均線就可以改變命運。
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到這個份上,這種信力才會成為轉動內心的強大力量,進而反過來約束我們的行為,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得不止。
你的信力有幾分,你的定力就有幾分,你的成功就有幾分。
如果只是泛泛相信,我們的行為不會受到我們的理念的約束,我們的方法也無法一以貫之的執行。照樣隨手,照樣濫做,知行合一,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種信其實未必讓我們征服市場的力量變得更強大,而是讓我們有力量、有原則、有策略、有方向、有標準、有尺度、有節奏掌控自己。
有了這種信通常也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們的勝利的次數增加,根本上在於可以讓我們錯誤、失敗、虧損的次數大幅度減少,最後算總帳當然就是贏家。
拋開生命的終極意義,只就交易場來說,你信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或者你信移動均線或者成交量,只要被驗證是大概率有效的方法,都有可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前提是,你像宗教家建立信仰體系一樣,做成簡單可行的交易系統,上有目標下有紀律,知其不足,亦有對策,然後也像信徒修道一樣堅定不移地執行。
不信你就想想為什麼股神巴菲特與芒格為何一直說投資不需要太聰明。
交易講究資金管理,如果資金管理失去原則,一味地重倉或滿倉交易,偶遇突發行情將無藥可救,落得套牢而砍倉出局,這何嘗不是軍無糧彈的下場呢?減少無價值的交易相當於節省子彈,要珍惜每一顆子彈,使它用在恰當的地方。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從高處飛流而下的水,力量之大,以至於可以推動石頭,這是勢的作用。可見,不是水本身具有推動石頭的力量,而是勢,水只是借用了這樣的勢而已。“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他為什麼要在高山上轉圓石,不在平地上轉?平地上沒有勢啊!“故善戰者,求之於勢。”所以,懂得運用勢的人,是善於借用勢的力量的人。
華爾街最流行的一句話是:趨勢是你最好的朋友。
經過很多年的市場風吹雨打之後發現,豈止是朋友,根本就是無望時的恩人,深套時的救星,是改變命運的阿里巴巴咒語、是開啟夢想的阿拉丁神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