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技術指標唯一同的交易信號
如今的技術分析與過去大不相同。過去大多數交易理論都試圖瞭解人群的行為。艾略特波浪理論、諧波理論、江恩理論以及道氏理論等都著眼於複雜的市場行為,並將所有的東西放在交易理論之中。但是,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技術分析的結果都是預測未來價格。
歸根結底,重要的是交易。為了使得交易有意義,資金管理定義了交易的潛力,風險回報比必須至少為1:2。實際上,這意味著對於每一個風險點,回報應該至少是風險的兩倍。
例如,艾略特波浪理論對市場使用複雜的邏輯方法,解釋不同程度的各種市場週期。經過一個走勢過程,標記推動浪與修正浪,結果是交易的風險回報比至少為1:2)。
諧波理論使用斐波那契比率在看漲或看跌趨勢的底部找到交易。它制定了一套規則,導致交易的風險回報率為1:2。
迄今為止,提到的所有的交易理論和概念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們很費時。
市場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具有艾略特波浪理論或諧波理論的模式。這同樣適用於所有經典的技術分析形態:頭肩、楔形、旗形、三角形、上升和下降三角形等。
那麼,一種更簡單且有效的交易方法會怎麼樣呢?
單根燭臺形態之美
自從日本人將蠟燭圖引入西方世界後,技術分析就徹底改變了。日本蠟燭圖使得市場參與者更容易直觀地瞭解一段週期內的價格走勢。
在此之前條形圖是首選。然而,在顯示開盤價和收盤價時,它們缺乏像日本蠟燭圖一樣的清晰直觀。燭臺技術與當時已知的經典模式識別方法截然不同。日本蠟燭圖以花費更少時間和同樣有效而聞名。
許多模式讓西方世界大吃一驚。早晨之星和黃昏之星,看漲和看跌吞沒形態,更不用說十字星燭臺等。然而,西方世界很早已知曉一種形態。自早期技術分析開始以來,就使用Single-bar形態,即Pin bar。
如今,蠟燭圖是交易者,尤其是外匯/期貨交易者觀察市場的首選方法。因此,pin bar便成為單根燭臺,但交易它的原則仍是一樣的。
在日本交易方式中,pin bar相當於是錘子形態。錘子線是在看跌趨勢底部形成的看漲形態。因此,反轉形態或看漲pin bar。然而,在看漲趨勢結束時的看跌pin bar,在日本方式中具有不同的名稱:射擊之星。
因此,相當於西方方式中的看漲和看跌pin bar是日本技術分析中的錘子和射擊之星。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pin bar形態?
什麼是Pin Bar?
在瞭解更多細節之前,我們需要解釋什麼是燭臺。為了解釋燭臺,交易者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開盤價
收盤價
最高值
最低值
開盤價和收盤價之間的差異部分是燭臺(K線)的實體。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看漲,低於開盤價看跌。價格至最低或最高點稱之為上影線或下影線。
為了形成pin bar,交易者認為實體相對較小,而燭臺的尾部(影線)則要長很多。事實上,影線越長越好。
雖然不是一般規則,但精明的交易者會在交易pin bar之前尋找以下條件:影線很長,至少是實體的兩倍。傳統的觀點認為,看漲pin bar必須是陽燭(收盤價大於開盤價),而看跌pin bar必須是陰燭(收盤價低於開盤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