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

纏論有感~中論結構

 纏論這個交易結構,重心在於"中樞"

利用中樞成立之後的K線來表態力道

而中樞又會形成未來支撐或是壓力的關鍵

所以整個纏環繞著中樞形成了一個交易結構


緣起

當我練習著分時線交易的纏論推敲著行情

突然想到:

如果我將三根K棒的最高與最低當作是基準

取這個基準中值當作是纏論中的纏

當第三支K棒表態時豈非跟纏論相當?

image.png
纏的3K基本型

於是有中論線的構想

因為要轉化成技術指標,每支K棒都會被選進評估

之後再予以平滑化

而這結構來始於赫爾均線的想法

幾近於K棒走勢的均線圖形與均線相較更易於追隨行情變化

而至於判斷就是將第三K與中論線的相對位置評估

這裡因為屬於近乎機械式的交易模型

所以只評估第三K收盤與"中"線的位置相對論

而沒有加入背馳等相關的概念

所以之後關於止損的設定規則就相對的重要


判多空

行情交易免不了判多空

平滑是必須的

於是將中論線加以平滑後"均"成了判定多空的準繩

為了大方向的多空結構添入天梯線

天梯,取自上得天梯觀美景,下行天梯若地獄

所以當中線與均線都與天梯線呈多方排列時,就是多方結構


理進出

有了多空、判斷

當然就有了進出之必要

既然環繞著一個"中"字結構

那就以前支K棒的中值(高+低)/2當作是進場的設價標準

這個信號偶爾會高於中論線

於是將這些訊號剃除以免有追高之虞

就結構出交易圖上的完整畫面

而這個設價點可以當作是進場點

也能當作是設價離場的追隨式止損點

亦可以將盤整時的進場點連結解析出型態

只要多空的格局未變都能做出多交易上的解讀與手段


始末清

多頭市場,始起而末收

空頭市場,末初而始終

這就是建立兩個信號告知多頭與空頭的始末

以今日的多方call為例


2021/10W1 Call  @ 16800

2021/10W1 Put @ 16850

上圖為今日的看空選擇權分時線圖(5min)完整結構

後記:

因為交易商品結構僅交易多方
所以空方結構的許多細節就沒有完善,這是比較遺憾的部分。

HMA,一條均線就能交易!

 Hull移動平均線開發是為了降低多種移動平均線會延遲的弱點,同時還能減少假訊號。英文為「Hull Moving Average」,取其字母縮寫做HMA。這個方法是由澳洲的Allen Hull所開發,中文稱為赫爾移動平均線或船型移動平均線。

HMA基本上是從WMA(Weighted Moving Average)進化而來,WMA基本上就是給最近的收盤價最高權重,依序等量遞減(WMA與EMA的差別,就是權重遞減方是不同,前者等量遞減,後者以指數式遞減),接下來,輪到HMA登場,我們先看發明者Hull本人是怎麼發明出HMA的。

以下是從0~9共10個價格數字,平均值為4.5,姑且先稱為MA_all,顯然4.5是離最近的價格9距離太遠,正好顯露出MA反應遲鈍的問題,Hull的做法是再算最近5個值的平均值(5~9),MA_w=7,然後由於MA_w是計算比較近期的價格,應給較高權重,所以他接著以2*MA_w-MA_all的方法來把權重再一次調整。

這個方法是組合了重視最近價格變動的加權移動平均(Weighted Moving Average:WMA),而且以一定的係數平均,因此降低了延遲與假訊號的多重移動平均線(移動平均線的移動平均線)。

例如n週期的Hull移動平均線是以「n÷2日WMA乘以2倍,然後減掉n日WMA,將所得結果以n的平方根日WMA平均」計算。

如果要看21日期間,則是10WMA,也就是乘以最近10日間的過度加權,然後以平方根參數平均來計算。由於計算的是過度移動平均,因此對價格變動的追隨性更好(參照圖1),有時可能超越價格變動,是其特徵之一。

圖1:Hull移動平均線

Hull移動平均線


與代表性的移動平均線比較


Hull移動平均線與其他的移動平均線相比,即可一目瞭然看出其特徵。從圖2可看出期間20的Hull移動平均線(HMA)、簡單移動平均線(SMA)、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EMA)。HMA(綠・橙)貼著蠟燭線變動,相對地,SMA(藍)與EMA(紅)則位於較遠離的位置緩緩變動。

例如在圖中右端,HMA轉而向下變動,但是SMA與EMA仍然繼續往上變動。從這裡也可看出, HMA會追隨實際的蠟燭線的動態,和參數相同的SMA與EMA的走向完全不同。

圖2:HMA、SMA、EMA的比較

HMA、SMA、EMA的比較

使用Hull移動平均線時,只需1條線就足夠了。因為對蠟燭線的追隨性極為良好,透過傾斜角度就可以簡單的看出市場趨勢。Hull也能和其他類型的移動平均線同樣,組合短期線與長期線,但是建議先使用1條線,來清楚掌握當下趨勢。

纏論初解

 纏論3K的實戰分析



纏:

〈動〉

(1) (形聲。从糸,廛( chán  )聲。本義:圍繞,纏繞)

(2) 同本義 [enwind;wrap]

纏,繞也。——《說文》

臣有所與供儋纏採薪者九方鄄。——《淮南子·道應》

動胃纏緣。——《史記·扁倉傳》。正義:「謂脈繮繞胃也。」

野田生葡萄,纏繞一支蒿。——劉禹錫《葡萄歌》

又如:纏裹(纏繞裹束;衣著,裝束)

(3) 糾纏;攪擾 [be tangled up;pester]

如:蠻纏(不講道理地糾纏);纏訟(糾纏詞訟)

(4) 應付;對付 [deal with]

如:這人真難纏


所以把三隻K棒交集的地方
就是纏論這個交易體系的簡易解讀法



要用這個簡單方式去解釋這兩本厚厚的交易書籍
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但是這本玄學意味的硬核技術分析書籍
我想這個解讀就能輕易了解

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出密集交易的三隻K棒
然後畫出交易的纏
以纏為中心
之後價格的走向通常會視大概率的方向
而纏也能當作是止損的曲帶
用這樣去理解K線或許就不用去背酒田78線型48組合了

下圖是今日的一小段行情(五分線)

纏出現方向確立後
以最後一隻K棒的中值當作是進場點
停損點就是纏的上下限(可以取下限或是上下限再取中值)




CDP與樞紐點相似的交易指標

 CDP(逆勢操作系統)是利用前一個交易日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與最低價,也就是均價資訊,計算當天大盤指數及個股變動範圍為五個等級,做為當日短線進出的研判標準,屬於極短線的技術指標。

計算過程如下:

▶ 先求出昨日行情的CDP值(亦稱均價)

    → CDP =(最高價+最低價+2*收盤價)/4

▶ 再計算昨日行情最高值(AH)近高值(NH)近低值(NL)及最低值(AL)

求出AH、NH、HL、AL、CDP等數值後,即可定出 5 個級距,分析者可利用這個高低區分來判斷當日的走勢:是突破支撐壓力順勢操作?還是遇到支撐壓力逆勢操作?

判斷關鍵是【開盤價】在CDP數值的哪個位置。因開盤價通常由市場多空雙方心理期望合理價的折衷後形成的,可作為佈建多單跟空單的參考。

  • 以最高值(AH)附近開盤應追價買進(順勢)
  • 以最低值(AL)附近開盤應追價賣出(順勢)
  • 盤中高於近高值(NH)時可以賣出(逆勢)
  • 盤中低於近低值(NL)時可以買進(逆勢)

CDP是給你區間判斷當沖的獲利是否有空間

  • 價格均價(CDP)以上偏多操作
  • 價格均價(CDP)以下偏空操作

開盤價與CDP研判原則

  1. 開盤價在最高值(AH)附近 → 當日盤勢明顯強勢,仍有高點可期,可在最高值附近價位買進多單。
  2. 開盤價在近高值(NH)附近 → 當日盤平穩,不需追漲/跌,唯盤中來到最高值(AH)附近、或高於最高值時,可在附近價位買進空單。
  3. 開盤價在 CDP 附近 → 盤勢多空不明觀望為宜,若出現布林系統收斂型態,可區間高出低進。
  4. 開盤價在近低值(NL)附近 → 當日盤勢平穩,不需追漲/跌,唯盤中價格來到最低值(NL)附近、或低於最低值時,投資人可在最低值附近價位買進多單。
  5. 開盤價在最低值(AL)附近 → 當日盤勢下跌氣氛強烈,當日有低點可期,可在最低值附近價位買進空單。

CDP的應用小秘訣

  1. 既然是短線當沖指標,就算賠了手續費,也必須當日平倉。
  2. 開盤價直接穿越NH或NL時較有利可圖,如落在NH與NL間,則下場陪洗碗的可能性不小。
  3. NH是比昨天高則趨勢往上;比昨天低反之。
  4. 開盤後,AH與AL 如股價在盤中發生穿越狀態,亦可為追買或加空的參考。
  5. 開盤後,NH與NL,是今日股價上下區間震盪的參考值,照價買賣可成交在不錯的點位。

樞紐點,五種計算模型

 樞軸點是許多交易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你在面對價格大幅波動時尋找趨勢交易的良好入場點。它可以根據近期價格運動的高低點指示潛在的支持/主力位,日內交易方向,有助於你設定交易計劃。

典型樞軸點
樞軸點的計算有多種形式, 最常用的一種形式使用5個關鍵點. 包括Pivot Point、Support 1 (支持點1)、Resistance 1 (阻力點1)、Support 2 (支持點2) 、Resistance 2 (阻力點2)。計算公式如下:
阻力位 2 (R2) = P + (H - L) = P + (R1 - S1)
阻力位 1 (P1) = (P x 2) - L
樞軸點 (P) = (H + L + C) / 3
支持位 1 (S1) = (P x 2) - H
支持位 2 (S2) = P - (H - L) = P - (R1 - S1)
S 代表支持點、R 代表阻力點、P代表pivot point、H代表高價位、L代表低價位、 C代表收市價。
然而,還有其他不同形式的樞軸點,為不少市場人士採用。
伍迪(Woodie)樞軸點:
伍迪樞軸點與經典樞軸點類似,但給予收盤價更大的權重。伍迪樞軸點也是由前一時期的最高價(H)、最低價(L)和收盤價(C)推算出當期的樞軸點。計算伍迪樞軸點公式如下:
樞軸點(P) = (H + L + 2 * C) / 4
阻力位 1 (P1) = (2 * P) - L
阻力位 2 (R2) = P + H - L
支持位 1 (S1) = (2 * P) - H
支持位 2 (S2) = P - H + L
卡瑪利拉(Camarilla)樞軸點:
卡瑪利拉樞軸點,是由前一時期的最高價(H)、最低價(L)和收盤價(C)推算出來。以下是計算卡瑪利拉樞軸點的方法:
樞軸點(P) = (H + L + C) / 3
阻力位 1 (P1) = (H - L) * 1.1 /12 + C
阻力位 2 (R2) = (H - L) * 1.1 / 6 + C
阻力位 3 (R3) = (H - L) * 1.1 / 4 + C
阻力位 (R4) = (H - L) * 1.1 / 2 + C
支持位 1 (S1) = C - (H - L) * 1.1 / 12
支持位 2 (S2) = C - (H - L) * 1.1 /6
支持位 3 (S3) = C - (H - L) * 1.1 / 4
支持位 4 (S4) = C - (H - L) * 1.1 / 2
斐波納契樞(Fibonacci)軸點:
斐波納契樞軸點是經典樞軸點與斐波納契比率的結合。首先,由前一時期的最高價(H)、最低價(L)和收盤價(C)之和除以3,算出後一時期的樞軸點。然後將斐波納契比率分別加上樞軸點,推算出後一時期的支持位和阻力位:
樞軸點 (P) = (H + L + C) / 3
阻力位 1 (P1) = P + (H + L) * 0.382
阻力位 2 (R2) = P + (H + L) * 0.618
阻力位 3 (R3) = P + (H + L) * 1.0
支持位 1 (S1) = P + (H - L) * 0.382
支持位 2 (S2) = P + (H - L) * 0.618
支持位 3 (S3) = P + (H - L) * 1.0
湯姆.丹麥 (Tom DeMark) 樞軸點:
湯姆.丹麥樞軸點是對當期的新最高價和新最低價的預測。根據湯姆.丹麥的方法,當期的價格波動幅度可由前一時期的最高價(H)、最低價(L)和收盤價(C)以及當期的開盤價推算出來。以下是計算湯姆.丹麥樞軸點的規則:
如果前一時期的收盤價小於當期的開盤價 : X = H + 2 * L + C;
如果前一時期的收盤價大於當期的開盤價 : X = 2 * H + L + C;
如果前一時期的收盤價等於當期的開盤價: X = H + L + 2 * C;
當期的新最高價 = X / 2 - L;
當期的新最低價 = X / 2 - H
沒有一個技術指標是完美的,樞軸點也不例外。所以,在使用時請配合其他技術指標使用
樞紐值對於交易預掛單具有強大的輔助作用。
而預掛單也是確保不追價的交易放式。

2021年9月29日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有句古話:未知生何知死。沒死過的人怎麼就一定認為死是件很痛苦的事呢?《莊子》裏面的一個故事。一個美女在被嫁到皇宮之前哭的死去活來。但是一到皇宮裏發現過的神仙般的日子,才知道當時的恐懼真是可笑。

  我們在市場裏面都是會把沒有來臨的虧損在自己的心裏面放大。比方說一個公平的賭場,而且在賠率明顯傾向賭客的賭場。讓一個人去賠掉一萬美金,幾乎每個人都會認為很容易;但是如果讓你去賺一萬美金呢?每個人都會覺得很難。

  其實是一樣的,有多容易賠錢就有多容易賺錢。只不過是我們心裏在作怪罷了。我們把沒有來臨的風險看得過重。這導致我們在取得蠅頭小利的時候可能會見好就跑。因為你太害怕虧損了。忘掉生死,去達到一個無我的狀態,才能敢於去賺大錢。否則你守不住你的賺錢的倉位。

  《莊子》裏面還有個故事。一個專門給皇帝做祭祀用的架子的工匠,做出來的東西鬼斧神功,惟妙惟肖。很多人認為這個工匠一定是技藝高超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實那個工匠說:每次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他都要齋戒。

  當齋戒到三天的時候就可以忘利,齋戒到10天的時候可以忘名,到半個月的時候就能達到忘生死的地步。他到了樹林裏面其實不是去伐木,而是去觀察樹枝的造型。長成什麼樣子只要稍微的加工就可以做的渾然天成。技巧變得很沒有價值

  我們在激烈的投機市場裏如果能淡忘生死也就能跳出來看問題,發現真正的趨勢順勢而為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是不容易。這也是沒經歷過這個市場的人無法理解能在市場裏生存下來的人能有多堅強的原因了。

在世人中間要保持清潔的人,必須懂得用髒水也可以洗身

   我們的確都是因為盈利才來到這個搶錢市場。但是我們只想到盈利而不想到有可能造成的虧損就會歷經無畏到畏縮恐懼的過程。市場還是市場,它根本就不會因為你的無畏還是畏縮而有絲毫的改變。而這兩個來自你內心深處的東西都是能絕對的打敗你,讓你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完全的不想盈利還真的不現實。只不過這兩個心魔的原因就是來自於“利”。從根本上放下了“利”才能變得更從容。說來容易做來不易,其實這真的是個富人的遊戲,在你不在乎得失的時候;在你每次入場都認為我的止損位置的錢我已經下定決心不要的時候會驚人的發現:原來我們竟然想放棄的東西就是放不掉,就是不容易虧損。

  中國的文化很有意思,利其實是鋒利的意思。如果你只知道現代文裏的意思,就很容易被鋒利的刀刃傷到。避免“利”其實是在避免遇到鋒利。

在世人中間不願渴死的人,必須學會從一切杯子裡痛飲

        一種軟弱的表現。當我們知道穩定盈利的交易方案而錯失機會的時候其最主要的根源在於軟弱。這其實比做錯了還應該受到責備。錯失入場機會的人往往會通過這樣的理由告訴別人其實也在告訴自己還是能夠有入場能力的,只不過是小概率的事件影響了自己。

  經常這麼做的人在面臨入場機會的時候還會軟弱,因為還有“判斷正確”這個心理獎賞在等著自己。這種狀態是活在精神意淫中。如果把“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做準備”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告訴自己。

  錯過比做錯更有危害的時候這種心理狀態才能慢慢扭轉。如果還沒達到這種狀態,那麼先從別到處宣揚自己的“正確判斷”開始吧。現在應該明白了。這應該比做錯錯誤更大。

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交易系統還是沒有經過千錘百煉。當然這個千錘百煉指的是技術結合入場的千錘百煉,而不單單是模擬和預測的千錘百煉。這絕對是不一樣的,要想在戰場上取勝,沒上過戰場肯定是不行的。無論你演習怎麼成功都沒用,因為演習是不會要你命的。

  有個大師的一本書裏提到,每當他屢戰屢敗的時候他就減少倉位,直到信心完全建立起來為止。他不會停止入場,就是要時刻保持著這麼一種狀態。而我們大多數人往往被虧損嚇壞的時候就變得沒有了入場的勇氣。

  當發現模擬的不錯的時候再次入場,面臨的更大可能是再次的虧損。就是因為你的技術感覺在而作戰狀態其實並不跟隨著你。當你不畏艱險用輕倉累積了更多次的成功的時候,你才會再次變得自信。在逐步增大倉位的時候才能變得不畏縮。那時候我的切身感覺過的就是再次見到了曙光。

海德格&梵谷





 要是我們只是一般地把一雙農鞋設置為對象,或只是在圖像中觀照這雙擺在那裡的空空的無人使用的鞋,我們就永遠不會了解真正的器具之器具存在。從梵谷的畫上,我們甚至無法辨認這雙鞋是放在什麼地方的。除了一個不確定的空間外,這雙農鞋的用處和歸屬只能歸於無。鞋子上甚至連地里的土塊或田野上的泥漿也沒有粘帶一點,這些東西本可以多少為我們暗示它們的用途的。只是一雙農鞋,再無別的。然而——

從鞋具磨損的內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著勞動者步履的艱辛。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舊農鞋裡,聚集著那寒風料峭中邁動在一望無際的永遠單調的田壟上的步履的堅韌和滯緩。皮革的鞋面上帶著泥土的濕潤與肥沃。暮色降臨,這雙鞋在田野小徑上踽踽而行。在這鞋具里,迴響著大地無聲的召喚,顯示著大地對成熟穀物的寧靜饋贈,表徵著大地在冬閒的荒蕪田野里朦朧的冬眠。這器具浸透著對麵包的穩靠性無怨無艾的焦慮,以及那戰勝了貧困的無言喜悅,隱含著分娩陣痛時的哆嗦,死亡逼近時的戰慄。這器具屬於大地,它在農婦的世界裡得到保存。正是由於這種被保存的歸屬性,器具本身才出現在它的自持之中。


《藝術作品的本源》海德格爾

《莊子·達生篇》也有相似的表述:「忘足,履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知忘是非,心之適也。」只有藉助藝術作品,我們才能真正經驗器具的器具存在,才能真正把握是其所是的器具:「藝術作品使我們懂得了鞋具是什麼。倘若我們以為我們的描繪是一種主觀活動,已經事先想像好了一切,然後再把它投射進畫中,那就是最為糟糕的自欺了。如果說這裡有什麼值得起疑的地方的話,那就只有一點,即我們站在作品近處體驗得太過膚淺了,對自己的經驗的言說太過粗陋和簡單了。但首要地,這部作品並不像起初使人感覺的那樣,僅只為了使人更好地目睹一個器具是什麼。倒不如說,通過這個作品,也只有在這個作品中,器具的器具存在才專門顯露出來了。」只有藉助梵谷的這幅畫,我們才能理解那雙鞋的鞋具存在。

《本源》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證明「藝術的本質應該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設置入作品。」 那麼海德格爾認可的真理是什麼呢?

真理的本質乃是自由,而自由的本質則是讓存在者存在,即讓存在者是其所是。換句話說,真理的本質就是「存在者的無蔽」




一篇好文:和行情談戀愛

 有人說,期貨市場中盈利的人只占了20%,其餘大部分人都是虧損的,至於這個數據有沒有那麼精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交易並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不過,有時候做交易就和談戀愛一樣,你把行情當作女朋友來對待,說不定能夠更好地和它相處。

  不必執念行情漲跌原因

  很多人都會說,做交易真難呀!不論怎麼做都是虧損。其實,做交易有時候就像談戀愛,你把行情當作女朋友來對待,說不定能夠更好地和它相處。就像最近流行的段子:

  “行情癲狂的時候就像女朋友發脾氣,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時候你不要試圖和她講道理,你需要做的是緊緊擁抱她,至於什麼時候和她分手則需要一些智慧和運氣。”

  那麼我們和行情談戀愛有哪些技巧呢?

  戀愛的時候,女朋友為什麼發脾氣永遠是一個未解之謎,所以在交易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必過於執念行情漲跌的原因。很多投資者過於在乎引發行情漲跌的原因,每天收盤之後就會到處打聽行情為什麼漲跌。

  雖然瞭解觸發行情走勢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對未來行情的研判,但是如果過多地把精力放在找原因上,難免庸人自擾。行情走出來之後,但凡有一定投資基礎知識的人都能夠找出解釋行情的原因,但是這難免有事後諸葛亮的嫌疑。

  從大週期來看,行情走勢遵循經濟週期或者商品自身基本面的大邏輯,這個邏輯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變,所以不必過多地去追問原因。從短週期來看,引起商品漲跌的因素可能就是市場情緒或者突發事件。


  如果是突發事件,當普通投資者知道的時候,行情可能已經走完,這個時候再去追逐行情,往往會出現虧損。如果是一些行業內部消息,作為普通投資者也很難獲得,所以不要徒勞浪費精力去瞭解原因。對於日內走勢而言,行情走勢就是布朗運動(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沒有任何規律可言,是隨機性的、不確定性的。

  有時候女朋友發脾氣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即使你問她,她可能也口是心非。因此,一些大的原則性問題你要知道,但是你不可能完全瞭解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就好比你不能完全瞭解行情一樣,對於一些不理解的事情要學會坦然接受。

  市場受多重因素的影響

  影響行情走勢的因素是多維的,女朋友發脾氣的原因也是一樣。在戀愛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覺得女朋友無理取鬧,你跟她講道理,她跟你講感情;你跟她講感情,她跟你講人性;你跟她講人性,她跟你講現實,所以很難把握女朋友發脾氣的套路。

  在交易的過程中也是一樣,很多時候研究分析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瞭解或者更加接近行情走勢的本質,但是研究分析並不是萬能的,因為所有的研究分析都是基於過去的、有限的資訊去分析未來的、由無限因素影響的行情走勢,所以研究分析並不能保證預測的結果一定正確。

  對於行情而言,供需只是影響行情走勢的一個層面,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市場情緒都會對商品價格走勢產生影響,甚至對於一些金融屬性較強的品種,供需有時候並不是影響它們的主導因素。很多基本面投資者過於執著供需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總是單純地從供需角度研判行情,這樣的分析在一些特定的時期往往會成為反指。

  因此,當行情走勢和預測結果不一致的時候,不要悲痛欲絕地說“我對你這麼用心,你為什麼這樣對我”,因為投資和感情一樣,不是付出就有回報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淡然地說一句“我還是不懂你”。

  學會求同存異非常重要

  每個人分析行情的角度不同,就好比戀愛中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一樣,要學會求同存異。每個人由於學識、閱歷、性格不同,對待同一個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矛盾和分歧。

  同樣的道理,每個投資者研判行情都是建立在自身認知基礎上的,例如,對於雞蛋期貨價格上漲,有些投資者認為可以用大學食堂雞蛋用量的增加來解釋;有些投資者可以從產業政策來解釋;有些投資者可能用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週期性波動的理論)來解釋。

  這樣看來,對於行情的研判很多時候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的投資者因為認知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而已。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認為自己的認識就是對的,要學會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和認知環境去看問題或者行情走勢,只有試著去瞭解別人的想法,才能夠減少矛盾。

  市場有時候是非理性的

  女性是非常感性的,行情很多時候也是非理性的,各種極端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我們要學會包容和接受。很多直男覺得自己的女朋友非常容易情緒化,可能經常因為一場電影的一個鏡頭或者一句話就情緒失控。

  同樣,行情走勢很多時候也是非理性的,因為恐慌或者亢奮走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行情,這個時候如果你還用理性的思維去研判行情,往往會損失慘重。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由此引發的需求下降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第二季度之後,隨著市場對此前利空反應充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則走出了一波單邊上漲行情。

  截至目前,大多數大宗商品價格超過疫情暴發前的水準,很多商品價格翻倍,甚至部分商品價格創出歷史新高。在這裏我們不細究每個商品自身的基本面,也不分析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對商品的利多作用,而是單從供需層面來看,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是不合理的,因為全球經濟並沒有完全從疫情中恢復,甚至部分地區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雖然全球市場需求低迷,但是商品價格卻超過了疫情前的水準。筆者相信,這也是大多數投資者的認知,而基於這樣的認知,很多投資者選擇了在他們認為的高點做空商品,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說,做交易就和談戀愛一樣,萬物相通,不能太自我,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要學會相互瞭解,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當然,交易和感情一樣,不是靠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夠成功的,如果沒有緣分,那麼還要學會坦然分手。

帕斯卡賭注6~概率與結論

   人類的進化,財富的起源,科技的進步,都是在隨機性中創建秩序。

  仿佛是造物主設計了一個彩票遊戲,全體人類通過“合買”的方式,試圖實現概率套利。

  概率幫助我們實現了不確定世界的大局觀。

  空間上的不確定性

  就像“Winfal彩票”故事裏,當主人公發現總獎金池遠大於總成本,儘管他們依然無法知道具體哪張彩票可以中獎,還是可以通過期望值計算和大數定律實現穩定賺錢,從而征服了空間上的不確定性。

  時間上的不確定性

  又比如《大空頭》裏的故事,主人公是逆向應用了墨菲定律,該碎的泡沫早晚會破滅,但時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可是,如果期望值為正,依然是勝率極大的對賭。這是征服了時間上的不確定性。

  認知上的不確定性

  再如投資和創業。其成功遵循冪律分佈,少部分人大勝,大部分人並未因為投身不確定性而獲得利潤補償。

  然而,正是因為發生在參與者之間的認知上的不確定性,令這場遊戲格外有吸引力。

  對於少數投資贏家,秘密就在於購買了“因為不確定性被錯誤定價”的凸性組合


  我們可以將概率所描述的可能性,視為這個真實世界的另外一個維度。

  數學家Henry Segerman用視覺化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了線性三維“平面”,只是彎曲的4維“時空”的投影。



  那麼,在這個結構裏,“帕斯卡的賭注”位在何處呢?

  也許,那個概率極小而未來回報幾乎無窮大的“帕斯卡的賭注”,就是圖中的那一點光源。

  演化是自下而上的,而“帕斯卡的賭注”是自上而下的。

  馬斯克的創業之處,就是從“自上而下”的帕斯卡賭注開始的。

  他認為:互聯網、新能源和太空探索將是三個對人類未來產生積極影響最重要的領域。

  於是,他投身其中。

  連馬斯克自己也不知道可以走多遠,起初在火箭這件事兒上他就打算放個響。

  太空探索的使命,是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以降低人類因為自身愚蠢和宇宙意外而滅絕的概率。

  帕斯卡賭注+物理+經濟,造就了馬斯克的傳奇。

  最近一百年以來,當人類過得越來越舒服,對於期望值的計算越來越精明。

  人們寧願去做安全的套利,也不願為“帕斯卡的賭注”而去冒險,去付出。

  進化演算法的“變異、選擇、複製”三步曲裏,起初,選擇的回饋回路較直接,隨著社會和經濟變得越來越複雜,選擇的回饋回路變得越來越不直接。

  這時,著眼於全體人類未來的“帕斯卡的賭注”,也許會成為指路的明燈。

  這個世界既不是牛頓物理式的決定論,也不是賭場裏的扔骰子。而是隨機性與最優解的混合體。

  即使人是理性的動物,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用期望值計算。

  帕斯卡的賭注,也許可以整合人類對意義的無休止探索和當下成本之間的關係。

  我們願意去發現終極意義,去探索宇宙的邊界,這些概率極小的探索,一旦實現,回報驚人。

  而仰望這一遠景,也能讓人類跳出逼仄空間對短期利益你死我活的爭奪。

  

  每個人的下注

  帕斯卡曾經感慨道:

  每當我想到人生的短暫,想到它被以前與以後的永恆吞噬,想到我佔據的甚至是能看到的逼仄空間會被無限浩瀚的空間吞沒,而我卻對它一無所知,也從未被它知道,我便驚恐不已,同時又驚異於我是在此處而非彼處。

  因為並沒有什麼理由解釋為什麼是在此處而不是彼處,為什麼是此時而不是彼時。

  由此,他發出追問:

  誰把我放到了此處?

  又是誰下的命令和指示,將這個此時與此地分配給了我?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奇妙的設計,有時也令人充滿疑惑。

  從極其簡單的起點出發,隨機性因為某些演算法的作用而創建出秩序。

  有限與無限,存在與虛無,隨機和確定,構建了生命的張力。

  人生是關於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幻想,對過去的追憶,往往也都是關於可能性的。

  假如我們放棄了可能性,而是生活在一個被決定論支配的機械宇宙裏,那麼世界將讓人絕望,我們很快就會窒息。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帕斯卡賭注”:

  相信某件值得發生的事情,並為之去努力,哪怕那件事情現在看起來實現概率極小。

  對於普通人而言,“帕斯卡賭注”不是要去造火箭,而是追求“有意義的學習,道德品質,對他人和公共福祉的關注。”

  不買“帕斯卡的賭注”彩票,你就永遠中不了獎。

  那麼,帕斯卡賭注的大獎,究竟是什麼?

  前面那段帕斯卡的感慨,是人類面對時光有限性的虛無和悲傷。

  托爾金在談及《魔戒》的主旨時說:

  “一個動人心弦的長篇故事,讓它能持續吸引人的注意力,總是圍繞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的必然性。”

  這時,托爾金引用了波伏娃的一段話:

  “沒有什麼自然的死亡,在人身上發生的一切永遠都不會是自然的,因為他的存在對世界來說就是一個問題。”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有限不是無限的對立面,短暫不是永恆的對立面。

  假如將“可能性”作為帕斯卡賭注的大獎,我就可以想像,自己所在的世界,是由無限多個可能性的平行宇宙組合而成。

  我此時在此地,而非彼時在彼地,是因為:宇宙的琴弦是在無限可能性的撥動之間,而發出令人歎為觀止的樂章。

  帕斯卡的賭注,是有限的我,與無限的可能性的一場遊戲。

  波伏娃曾在自己的書裏,用狄蘭·托馬斯的詩句開篇。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帕斯卡賭注5~複雜系統與進化

  帕斯卡的賭注,開創性地應用了概率論、決策論、存在主義、實用主義和唯意志論,在哲學和神學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帕斯卡提及了人類生命中的各種不確定性,例如:

  宇宙終極的不確定;

  人生目的的不確定;

  理性的不確定;

  科學的不確定;

  信仰的不確定;

  甚至包括對不確定性的不確定。

  在《思想錄》中,帕斯卡請讀者分析人類的處境:

  人類的主觀抉擇後果非常嚴重,但又無法全面理解這些後果。

  他認為,雖然理智可以分辨不少事物,但在最終極的問題上,我們仍然只能依靠猜測。

  多年以後,芒格說:

  “費馬—帕斯卡系統與世界的運轉方式驚人地一致,是基本的公理,你真的必須得擁有這種技巧。”

  他說的是,正是在費馬和帕斯卡的一系列通信中,發展出了人類對於“不確定事物”計算的探索。

  迄今為止,應對不確定性,針對複雜系統,被證實有效的結構,都非常類似。如下:

  《精益創業》:開發—測量—認知。

  新創企業的基本活動是把點子轉化為產品,衡量顧客的回饋,然後認識到是應該改弦更張還是堅守不移。

  所有成功的新創企業的流程步驟都應該以加速這個回饋迴圈為宗旨。

  《從零到一》:先從0到1,再從1到n。

  彼得·蒂爾鼓勵聰明人和企業家們去發現一個偉大的秘密,找回對大計劃(“big plan”)的信心。

  《園丁與木匠》:孩子天生就是雜亂的,但這種雜亂是很有價值。

  高普尼克認為,孩子生來就是探索者,他們的大腦是為探索而設計的。

  “園丁父母”:提供給孩子豐富、穩定、安全的環境,接受和欣賞孩子自然生長出來的樣子;

  “木匠父母”:則按照自己得想法去雕刻和塑造孩子,木匠父母的心裏實際上有個“模範孩子”的標準。然而這方面的努力大多是徒勞的。

  從投資,到創業,再到教育孩子,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複雜系統。

  我們無法用牛頓力學的確定性,以及線性思維的因果,去解決上述複雜問題。

  進化演算法

  上段提及的三類框架,類似於《財富的起源》裏的進化演算法:

  變異,選擇,複製。

  第一步:變異

  如《基業長青》書中提到的,要“嘗試大量的事情,然後保留有效的”。

  在你的生意中,有沒有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秘密?

  彼得·蒂爾喜歡在面試的時候問:“在什麼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他認為好的答案應該遵照這樣的模式:“大多數人相信X,但事實卻是X的對立面。”

  為什麼呢?因為:

  “只有與此刻不同的未來才能被稱作未來,如果不同發生在100年後,那未來就在那裏。”

  沒錯,否則就是現在的重複,甚至是對過去的重複。

  可是,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卻是在消滅“變異”,我們選用一套有標準答案的試卷,用“別人家的孩子”來磨滅自家孩子的差異性。

  第二步:選擇




  自然界的選擇,簡單,粗暴,直接。適應性強的變異物種活下來,並有更大機會變得更多。

  我們的祖先,所面對的選擇也很直接,《財富的起源》寫道: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選擇過程相當直接——生存。

  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策略,如在河邊狩獵黑斑羚,並結合了物理技術(如弓和箭)和社會技術(如狩獵隊),獲得了成功,那麼你的卡路裏收入就會大於支出。

  這種卡路里利潤能夠讓你做一些事情,比如為兒童投資。

  高普尼克之所以認為童年是一種偉大的發明,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裏,孩子可以在被保護的環境裏,自由地去探索,去摔跤,去犯錯,去凸顯個性。

  這個過程,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是概率化的。

  或者說,孩子的成長,是試出來的,而不是計畫出來的。

  可太多父母自己試圖成為塑造者,結果不僅埋沒了孩子的“變異”天性,剝奪了孩子的隨機探索,還讓父母自己成為孩子的天花板。

  童年是拿來低成本試錯的,不是用來提前成為成年人的。

  在人類事務中,教育尤其複雜。

  養育一個孩子,你就是在參與一個“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複雜系統”的生成。

  假如投資和創業是印鈔,那麼教育則是要製造印鈔機,而且是千人千“機”。

  第三步:複製

  進化演算法的最後一步是複製。

  在生物學進化中,複製通過細胞分裂或有性生殖進行。對生物體生存和繁殖能力有益的基因往往會被複製。

  因此,複製的效果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適合的基因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增加了,不適合的基因頻率降低了。

  關於複製:

  在本文彩票套利的故事裏,複製是指大規模地買彩票;

  在精益創業裏,複製是在價值驗證之後的價值實現;

  在從零到一裏,複製是從1到n並且實現某種壟斷。

  而在教育的範疇,一個人的自我複製還包含了貝葉斯更新的過程,以不斷進化的學習系統,實現持續性地適應未來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