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一篇好文:和行情談戀愛

 有人說,期貨市場中盈利的人只占了20%,其餘大部分人都是虧損的,至於這個數據有沒有那麼精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交易並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不過,有時候做交易就和談戀愛一樣,你把行情當作女朋友來對待,說不定能夠更好地和它相處。

  不必執念行情漲跌原因

  很多人都會說,做交易真難呀!不論怎麼做都是虧損。其實,做交易有時候就像談戀愛,你把行情當作女朋友來對待,說不定能夠更好地和它相處。就像最近流行的段子:

  “行情癲狂的時候就像女朋友發脾氣,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時候你不要試圖和她講道理,你需要做的是緊緊擁抱她,至於什麼時候和她分手則需要一些智慧和運氣。”

  那麼我們和行情談戀愛有哪些技巧呢?

  戀愛的時候,女朋友為什麼發脾氣永遠是一個未解之謎,所以在交易的過程中,我們也不必過於執念行情漲跌的原因。很多投資者過於在乎引發行情漲跌的原因,每天收盤之後就會到處打聽行情為什麼漲跌。

  雖然瞭解觸發行情走勢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對未來行情的研判,但是如果過多地把精力放在找原因上,難免庸人自擾。行情走出來之後,但凡有一定投資基礎知識的人都能夠找出解釋行情的原因,但是這難免有事後諸葛亮的嫌疑。

  從大週期來看,行情走勢遵循經濟週期或者商品自身基本面的大邏輯,這個邏輯可能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變,所以不必過多地去追問原因。從短週期來看,引起商品漲跌的因素可能就是市場情緒或者突發事件。


  如果是突發事件,當普通投資者知道的時候,行情可能已經走完,這個時候再去追逐行情,往往會出現虧損。如果是一些行業內部消息,作為普通投資者也很難獲得,所以不要徒勞浪費精力去瞭解原因。對於日內走勢而言,行情走勢就是布朗運動(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沒有任何規律可言,是隨機性的、不確定性的。

  有時候女朋友發脾氣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即使你問她,她可能也口是心非。因此,一些大的原則性問題你要知道,但是你不可能完全瞭解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就好比你不能完全瞭解行情一樣,對於一些不理解的事情要學會坦然接受。

  市場受多重因素的影響

  影響行情走勢的因素是多維的,女朋友發脾氣的原因也是一樣。在戀愛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覺得女朋友無理取鬧,你跟她講道理,她跟你講感情;你跟她講感情,她跟你講人性;你跟她講人性,她跟你講現實,所以很難把握女朋友發脾氣的套路。

  在交易的過程中也是一樣,很多時候研究分析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瞭解或者更加接近行情走勢的本質,但是研究分析並不是萬能的,因為所有的研究分析都是基於過去的、有限的資訊去分析未來的、由無限因素影響的行情走勢,所以研究分析並不能保證預測的結果一定正確。

  對於行情而言,供需只是影響行情走勢的一個層面,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市場情緒都會對商品價格走勢產生影響,甚至對於一些金融屬性較強的品種,供需有時候並不是影響它們的主導因素。很多基本面投資者過於執著供需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總是單純地從供需角度研判行情,這樣的分析在一些特定的時期往往會成為反指。

  因此,當行情走勢和預測結果不一致的時候,不要悲痛欲絕地說“我對你這麼用心,你為什麼這樣對我”,因為投資和感情一樣,不是付出就有回報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淡然地說一句“我還是不懂你”。

  學會求同存異非常重要

  每個人分析行情的角度不同,就好比戀愛中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一樣,要學會求同存異。每個人由於學識、閱歷、性格不同,對待同一個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矛盾和分歧。

  同樣的道理,每個投資者研判行情都是建立在自身認知基礎上的,例如,對於雞蛋期貨價格上漲,有些投資者認為可以用大學食堂雞蛋用量的增加來解釋;有些投資者可以從產業政策來解釋;有些投資者可能用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週期性波動的理論)來解釋。

  這樣看來,對於行情的研判很多時候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的投資者因為認知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而已。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認為自己的認識就是對的,要學會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和認知環境去看問題或者行情走勢,只有試著去瞭解別人的想法,才能夠減少矛盾。

  市場有時候是非理性的

  女性是非常感性的,行情很多時候也是非理性的,各種極端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我們要學會包容和接受。很多直男覺得自己的女朋友非常容易情緒化,可能經常因為一場電影的一個鏡頭或者一句話就情緒失控。

  同樣,行情走勢很多時候也是非理性的,因為恐慌或者亢奮走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行情,這個時候如果你還用理性的思維去研判行情,往往會損失慘重。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由此引發的需求下降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第二季度之後,隨著市場對此前利空反應充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則走出了一波單邊上漲行情。

  截至目前,大多數大宗商品價格超過疫情暴發前的水準,很多商品價格翻倍,甚至部分商品價格創出歷史新高。在這裏我們不細究每個商品自身的基本面,也不分析各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對商品的利多作用,而是單從供需層面來看,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是不合理的,因為全球經濟並沒有完全從疫情中恢復,甚至部分地區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雖然全球市場需求低迷,但是商品價格卻超過了疫情前的水準。筆者相信,這也是大多數投資者的認知,而基於這樣的認知,很多投資者選擇了在他們認為的高點做空商品,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說,做交易就和談戀愛一樣,萬物相通,不能太自我,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要學會相互瞭解,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當然,交易和感情一樣,不是靠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夠成功的,如果沒有緣分,那麼還要學會坦然分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