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一篇好文:價格行為中的吞噬

 開始使用“價格行為”(Price Action)交易後,我對各種形態也越來越熟悉了。其中,看跌吞沒形態(Bearish engulfing)多年來一直是我最喜歡的。

  與許多價格行為交易者一樣,我被pinbars形態所吸引。近年來,由於一些原因,我發現吞沒形態更為有效。

  首先,和很多人的看法相反,好的看跌吞沒形態是很強的信號,應該說僅次於吞沒黃昏星和晨星形態。

  其次,良好的看跌吞沒形態出現的頻率高於pinbar,尤其是像我這種將價格行為和其他交易技術結合起來使用的人,這一點更為重要。用來確認一個良好的價格行為模式的專有技術之一就是“吞沒形態”本身滿足一定條件。

image.png

  最後,我還進一步發現,用於價格行為的部分交易技巧在吞沒形態中的發揮更大作用。這些技巧在蠟燭圖形態上反而不出彩。

  偏愛看跌吞沒形態也算是我個人的交易風格,至於原因,下面我和大家聊一聊。

  什麼是看“跌吞沒形態”?

  一個標準的看跌吞沒形態是開盤和前一根燭台的收盤差不多或者更高(在外匯市場中幾乎可以保證),但其收盤在前一根的開盤之下。留意下圖右側實體蠟燭圖:

image.png

  注意:一些交易者認為看跌吞沒形態是看跌燭台的總範圍(從高到低)也吞沒了前一個看漲燭台的總範圍。其他人根本不考慮燭台的實體。當然,我沒有發現這對我自己的交易有用。出於探討的目的,我們將討論創建此模式所涉及的燭台實體的價格行為,而不是燭台的總範圍。

  在非外匯市場(即股票、期貨等其他市場中),可能你會發現燭台跳空缺口現象。這種情況下,吞沒燭台應該向上跳空,然後在下方收盤,如上圖所示(非外匯市場看跌吞沒形態)。

  注意:外匯市場通常經過週末後開盤也會出現跳空。有時候,一個小的跳空之後就是看跌吞沒形態燭台。只要滿足所有其他條件,此類模式就應該被視為有效的看跌吞沒信號。

  此外,根據你交易的市場(非外匯)中出現的跳空量,可能會看到一個有效的看跌吞沒形態,其中包括由兩個看跌燭台組合而成的看跌吞沒形態,這也是有效的形態。比如下圖中,第二根看跌燭台上升缺口而且吞沒了前一根看跌燭台:

image.png

  最後,看跌吞沒形態被認為是強勢看跌反轉信號。因此,真正的看跌吞沒形態只會在價格出現看漲走勢(連續走高)之後出現。但是要留意,千萬不要在盤整行情中交易看跌吞沒形態。

  什麼是較佳的看跌吞沒形態?

  多年的交易經驗讓我通過幾種過濾方法,來篩選好的看跌吞沒形態。同樣的,這些過濾方法也可以用於其他價格形態交易中。

  收盤確認信息

  這是很明顯的一個確認信息,就是看形態的收盤在哪裡。在看跌吞沒形態中,第二根蠟燭的收盤會低於第一根蠟燭的實體部分。

image.png

  確認收盤只是趨勢可能逆轉的另一個線索。在看跌吞沒形態的情況下,當形態中的第二根燭台收於第一根燭台的實體下方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見上圖)。

  注意:這是有效的,因為上升趨勢中的第一個較低的實體通常是即將到來的回撤或逆轉的信號(無論是否涉及價格行為模式)。

  如你所見,吞沒形態內置了確認的蠟燭圖。在射擊之星的情況下,我仍然在等待確認下跌,因為沒有在前一根燭台實體的下方收盤。

  收盤在燭台範圍的位置

  在交易看跌吞沒形態時需要考慮的是,看跌吞沒形態的收盤是不是在燭台整體大小的底部1/3內(見下圖)。

image.png

  這種過濾方式背後的邏輯是,較長且較低的影線是一種技術指標,可以代表對價格看漲的阻力。像右邊這樣,燭台有長影線但是最終反彈回去收盤,可能意味著市場遇到了價格下行的阻力,這就減少了看跌的勢頭。

  此外,一般而言,在其範圍底部附近收盤的看跌燭台被認為更看跌。收盤價接近範圍的底部越好。

  形態的相對大小

  看跌吞沒形態的大小也需要留意。與之前的燭台相比,燭台越長就越重要。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如果看跌吞沒形態和之前的燭台差不多大小,其實並不值得交易。

image.png

  基本上,較大的燭台更為重要,因此由較大燭台組成的價格行為模式更為具有顯著意義。

  此外,你必須往後查找其他類似大小的燭台,如果當前的看跌燭台形態大於之前的20個燭台,則該形態更值得交易。

  “形態相對大小”的過濾方式也適用於看跌吞沒形態中的兩個燭台。根據我的經驗,但這些形態是透過吞沒較小實體的單個燭台形成時,他們則不值得進行交易。

  交易看跌吞沒形態

  如果鎖定的看跌吞沒形態通過了上面三個過濾方式的考驗,那麼現在可以來看看如何設置和管理交易。一開始還是建議你在模擬帳戶上先熟悉一下。

  入場

  第一件事肯定是尋找入場。方式有很多,不過我只推薦兩種:標準入場和50%入場。當然,前者是普遍使用的方式,後者僅在某些情況下使用。

  1. 標準入場

  標準入場也可以分兩種,分別對應下圖的左右兩種。左邊是在看跌吞沒形態的下一根燭台開盤時入場。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做法,能帶來不錯的風險回報比。

image.png

  下一個標準入場方法是等到價格突破看跌吞沒形態的最低點。在外匯市場中,你可以在低點下方1個點的距離入場(見上圖 - 右圖)。

  注意:根據下影線大小,在吞沒燭台的低點突破時進入可能會導致風險回報較低。

  只要有可能,你應該在使用第二個標準入場時設置賣出止損訂單進入市場。如此可確保你獲得較佳入場點,並避免被迫盯著螢幕等待低點突破。

  2. 50%入場

  如果標準入場可能導致風險回報比不佳,比如蠟燭上影線較長或吞沒蠟燭很長時,你可以考慮50%入場方式。

  在交易看跌吞沒形態時,我的做法是等待價格回到吞沒燭台整體長度的50%位置。

image.png

  較高的燭台上部影線或較高的吞沒燭台意味著你將面臨比平常更大的風險。這意味著你不太可能達到你的利潤目標,因為你希望看到的某些價格逆轉已經被高燭芯或燭台所佔據。這意味著你的回報必須更大(以點數或點數表示),這會進一步降低你達到目標的概率。

  這個入場方法可能導致交易機會變少。但我不覺得受到影響,因為我想要優質的交易機會,只有風險回報比滿足標準,我才會入場。

  解決的辦法是尋求價格的改善。我通過等待價格回落到吞沒燭台總範圍的50%來使用看跌吞沒燭台模式(見上圖)。

  如果價格確實出現回檔,我最終會獲得更好的入場點,完美止盈的幾率也會大大提高。

  注意:有時使用此方法時,你會錯過一些交易,因為價格不會總是回落到你期望的入場點。

  只要有可能,你應該使用限價多單來執行50%的入場。同樣,這將幫助你獲得準確的入場,讓你不需要一直盯著螢幕等待回檔。

  止損

  接下來就是看止損設置。在看跌形態中,如果價格出現了新高,你確定此前判斷錯誤,那麼這裡就是你需要設置止損的地方。

  外匯交易涉及點差費,因此設置止損時也要加上點差,不然很容易在價格沒有達到新高時你就被迫出場。

  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將止損設置在看跌吞沒形態上方5-10個點。如果價格按照預期的往有利方向變化,再移動止損到盈虧平衡點。這一步可以自 由決定要不要做,我個人會這樣做且也推薦這種做法。

image.png

  注意:在日線圖上,你應該將止損設置在高點上方5-10個點。基本上,如果你可以看到高點和止損之間的距離,那應該是大約5-10個點,這使得在日線圖上的交易更容易一些。

  在價格略微下跌後,你可以在交易中使用移動止損,以達到盈虧平衡。通常我是等到價格已經實現60%的盈利目標後,再會將止損移動到盈虧平衡點的下方2-3個點,這也是考慮到點差。

  換句話說,如果我的盈利目標是100點,那麼在交易盈利60個點後,我將設置移動止損的基礎上加上2-3個點。

  為什麼是60%而不是50%(或者1:1的風險回報比)?一旦到50%(或1:1)的目標(見上圖),價格通常會回撤到入場點或進一步回撤。

  注意:做市商這麼做是為了在繼續下跌之前增加頭寸,因為他們知道許多散戶交易者將止損移到1:1的盈虧平衡點。

  止盈

  在交易價格行為模式的時候,我偶爾會根據我交易的模式類型以及它提供的風險回報來設定不同的盈利目標。

  比如交易Harami(孕線)形態,我的目標是1:3風險回報比率。交易看跌吞沒形態等大多數價格走勢形態時,目標則是1:2的風險回報比。

image.png

  這意味著,如果我冒50個點的風險,則將止盈設置在離入場位100個點的位置(見上圖)。多年來,這對我來說效果很好,尤其是在看跌吞沒形態的情況下。

  注意:有些交易系統不使用設定的止盈水準。相反,他們使用一種或另一種形式的追蹤止損,以盡可能多地捕捉趨勢或逆勢。

  從自己的經驗來說,1:2的風險回報比還是很容易實現的,這也讓我能持續盈利。

  其他交易技巧

  我幾乎不會單獨交易價格走勢形態,總會結合其他技巧和策略一起:

  1. 阻力水準

  在交易看跌吞沒形態時,也留意阻力位。先分析圖表,找到最近的重要阻力位,看看價格是否曾在該價位附近反彈。最好的情況是價格穿過阻力位然後又回到下方。

image.png

  2. 看跌背離

  我也喜歡交易背離,尤其MACD背離用得很多。看跌MACD背離常出現在價格上漲期間,價格出現更高高點,但是MACD柱卻出現更低高點。

image.png

  MACD柱更低的高點可以看做是上漲趨勢衰退的早期徵兆,增加了反轉的可能。如果這時候又出現看跌吞沒形態,那麼反轉的潛力更大。

  注意:為了正確交易MACD背離,你必須確保使用正確的MACD指標。MT4和其他平台中的默認參數將不起作用。

  MACD背離意外的背離交易策略也適用于大多數價格行為模式。事實上,作為一個額外的過濾方法,許多背離交易者喜歡在進入交易之前等待多個指標出現背離。

  結語

  市場價格走勢包含了一切信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