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看對了方向,卻做不好交易?要麼進場早了被震出來,要麼進場晚了止損太大,根本下不了手。
其實很多人都是先預判一段行情,隨便找個位置買進去,結果行情沒有漲起來,止損空間非常大,虧損很嚴重。
又或者行情總是回調再上漲,很多人就買在了回調的高點,回調空間太大,浮虧太大,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因此實戰中,選擇一個好的進場點非常重要,而進場點也不是拍腦袋決定的,有一定的經驗和方法論。
實戰中常使用的3種進場方法
第一種方式:行情回調黃金分割+反轉k線共振進場
行情走勢最基本的結構就是道氏理論裏邊的“N”字形。
“N”字形上漲時的結構是上漲→回調→上漲,“N”字形下跌時的結構是下跌→回調→下跌。多說一句:這“N”字型的結構幾乎是市面上所有技術分析和技術指標的邏輯基礎,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纏論等等,實際上都是在交易這種“N”字形。實戰中當方向確立之後,行情會展開“N”字形第2筆的回調,當“N”字形第2筆回調到支撐位置,並形成反轉的k線時進場。
交易邏輯:
行情回調測試黃金分割+反轉k線共振進場,就是“N”字形第2筆回撤到位進場。
“N”字形第2筆的回調是行情延續積蓄力量的過程,另外回調過程測試到了黃金分割的位置,這些位置具有支撐的作用,同時又要求反轉k線的確立,多重共振之下,行情反轉的可能性非常高。
進場之後行情如果成立,這個進場點幾乎就是新一輪趨勢“N”字形第3筆的啟動點,盈虧比會非常合理,做到5:1以上都很輕鬆。
實戰中,多頭或空頭趨勢的確立,隨後在回調行情中等待機會,以黃金分割38.2%為界限,以38.2%~61.8%之間的空間為阻力帶,在阻力帶裏形成反轉k線則進場,止損就設置在反轉k線的最低點(或者最高點)。
k線收線的時候,觀察k線的形態,如果是標準的反轉k線形態,直接開倉。
注意:
(1)儘量使用固定的k線形態,例如:向上吞沒,向下吞沒,黃昏星,啟明星,錘子線。
(2)形態標準的時候再開倉。
第二種方式:黃金分割支撐+小級別同向ZigZag破位(30分或60分)
這種進場方式也是借用道氏理論N字形的結構,前期所有的操作方式都跟第1種方法一樣。不同的是,當行情測試到黃金分割的阻力帶之後,切換到小級別的k線,運用k線形態破位進場。
交易邏輯:
行情的運行是有級別切換的,道氏理論中大的趨勢是由小的趨勢組成。例如日線級別的多頭趨勢運行起來,在行情啟動的開端一定有一個30分鐘的多頭趨勢先啟動,逐漸的擴大過度到60分鐘,最後過渡到日線級別。
就像1小時60分鐘由12個5分鐘組成一樣,一段1小時級別的趨勢可能走3-5天,這3-5天的行情也一定由非常多段的30分鐘級別行情組成。
大級別行情回調結束之後,我們從小級別的趨勢破位入手,等候行情逐漸醞釀,發酵成大的趨勢。
想一想,這樣進場也是做到了行情的啟動端。通俗地講,就是30分鐘的破位進場做了一段1小時的趨勢,一旦行情走出來,將會是非常好的盈虧比。
另外這種小級別ZIGZAG破位的形態,標準非常明確,便於交易者執行。止損放到相對應的高低點即可。要留意的是:當在數據行情(美股)或財報行情的時候,不要採用掛單交易,數據行情波動大,掛單成交很容易成交滑價。
以上兩種進場的方式,都是趨勢性的交易進場方式,都具有盈虧比非常合理的的特點,實戰中出場至少要設置3:1的盈虧比。
第三種方式:左側交易邏輯-分批次掛單進場
這種進場點的選擇是一種左側交易的邏輯,是做反轉行情的進場方式。適合行情即將進入反轉的階段,在阻力或支撐區域內,分批次地掛單進場,並將所有訂單設置統一的止損,等待行情反轉。(這技巧需要較長的交易經驗)
交易邏輯:
行情反轉需要一個多空力量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震盪假突破比較多,在圖表上通常體現為震盪上行(下行)結構,或者是頂部(底部)的震盪整理形態,這樣的形態經常假突破。這種進場方式,將原有進場明確的一個點位,變成了一個進場的區域,即便行情震盪假突破,也不會造成頻繁的止損。
使用的主要場景:
(1)在重要的支撐和壓力位置掛單進場做反轉。(回檔的黃金切割亦可)
(2)在行情回調的階段掛單進場做反轉。
採用預掛單的模式建立部位,在行情到達支撐之前,找出掛單的點位,分配倉位直接掛單進場,並設置統一的止損,這樣訂單成交以後,止損單也會自動掛好。
注意:由於是左側交易,必須設置好統一的止損,並嚴格執行。
預掛單也被稱為條件單,通俗地理解,就是當行情走勢達到了某種條件的時候再進場。
例如現在黃金的價格是1775,我想買黃金,但又覺得1775的價格太高了,我就在圖表上掛個條件單,當黃金的價格跌到1700的時候再買。
條件單的區別就是,現價進場的訂單----限價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