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讀過關於傳奇投機者Jesse Livermore的《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人來說,你將清楚地意識到,一旦採取行動,就靜觀其變,這一點至關重要。關於坐觀其變,Livermore讓其盈利交易繼續運行。以下是該書第五章的摘錄:
“在華爾街混跡多年,虧損並盈利了數百萬美元後,我想要告訴你:我從來都未想過要賺大錢,而是一直靜觀其變……可以保持正確,而且能夠坐觀其變的人不多。我發現,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是學習,但是只有當一個股票作手堅定地把握這一點後,他才能賺大錢。”

Livermore書中其他有價值的信息都與無需一直在市場中保持正確的重要性有關。有太多投資者認為,想要成功,就必須確保將近100%的準確率,但是這是一種天真的想法。確定投資機會僅僅是個開始。第二階段是,對投資進行管理,將盈利交易留下,但要儘快砍掉虧損交易,而且要在虧損積累、以致於對總體投資組合產生重大影響之前。換句話說,這是對提供真正投資回報的頭寸的管理。
因此,有時候,我們評估的將是一個好打的慢球,提供優秀的價值,而不是價值陷阱。迅速關閉虧損交易的規則是使投資者能夠避開可能對投資組合產生回報帶來不利影響的交易。
另外,在理論上,這一理念似乎不太困難。誰想要阻礙第一次上漲50%,之後是100%,500%,甚至更高的投資組合呢?另一方面,誰想要看到他們的投資組合下降10%,之後是20%,50%,甚至更大幅度下降呢?
不幸的是,這樣的交易者相當之多!
有人認為,原因是投資者經受的確認偏好。就是說,一個投資者專注于確認其理念的資訊,而同時忽視其他事實或事件。因此,隨著投資價格下降,他們仍堅持對前景的最初評價。一廂情願的想法、有限的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兩點都是解釋確認偏差的原因。
因此,投資者需要記住John Maynard Keynes的一句話:當情況改變時,我改變想法。你是怎麼做的呢,先生?
投資者傾向于持有虧損交易是與虧損厭惡的偏見有關。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一種稱之為前景理論的理念,這生動地解釋了偏見。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向研究對象提出關於風險偏好和虧損厭惡的問題。
例如:
1、你有1000美元,你必須從以下選擇中挑選一個:
a.50%的機會盈利1000美元,50%的概率不贏不虧。
b. 100%的機會獲得500美元的盈利。
2、你有2000美元,你必須從以下選擇中挑選一個:
a.50%的概率虧損1000美元,50%的幾率盈虧平衡。
b. 100%的機會虧損500美元。
對於兩個問題,回答者給出的具備邏輯性的答案是“a”或“b”。對於兩個問題都選擇a的人,有50%的幾率帶著2000美元離開,有50%的概率帶著1000美元離開。而選擇b的人,無論怎麼樣都是帶走1500美元。
相反,他們的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在第一個問題上選擇b,第二個問題選擇a。得出的結論是,人們願意以合理盈利水準了結交易,即使他們有機會盈利更多。然而,當有限制虧損的機會時,他們更願意擁抱更大的風險。
不用說,這條規則也有其弊端。你應該讓盈利交易運行多長時間?是什麼確定一筆交易為盈利交易,又是什麼確定虧損交易?你該何時關閉虧損交易?這又歸結於你的個性化定義以及你部署的管理流程。
例如,你可能部署一項策略,每年重新平衡。因此,你要讓盈利交易運行12個月,而對於任何在此期間下跌10%的交易,都要選擇關閉。無論每個個別策略的差異多大,目標都是相同的:儘快識別並消除虧損投資,而使盈利倉位繼續運行,帶來回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